冬至刚过,隆冬已至。在豫北平原新乡,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麦苗正值分蘖期,一拢一拢长势喜人,步行在新铺的柏油路上,心里特别踏实。
今年7月中下旬,河南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作为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乡市卫辉连续两次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山洪暴发、四座水库全部溢洪,受灾情况严重。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河南各地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加强精准监测、精准帮扶,坚决兜住不发生因灾返贫致贫的底线。
“实”字下功夫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
今年这场暴雨,让家住卫辉市上乐镇曲律村的李新泉一家陷入困境。去年初建好的养鸡场被大水冲毁,只蛋鸡全部死亡,圈舍坍塌,家里仅有的5亩多耕地也被洪水淹没,秋季玉米绝收。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儿子在外务工时不幸头部摔伤,留下癫痫后遗症,家里还有4名学生。眼前的一切,让李新泉一筹莫展。
面对灾情,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是关键。针对李新泉一家情况,村“两委”在排查工作中,由网格员入户采集收录并填写排查表,由农户签字授权承诺,随后通过镇政府报送市乡村振兴局进行信息比对,比对结果反馈给村级,再由村里召开民主评议会,进行村级公示,最终确定名单。
今年9月份,李新泉一家被县里识别为监测户。在李新泉家里的墙上,张贴了一张粉色的监测对象明白卡,识别纳入监测户以来享受的具体政策、落实的帮扶措施清晰可见:6万元养殖补偿款,中华基金会发放元补贴,6口人享受民政补贴元/人,两个小学生享受每人元补贴,集中安置费元,0元蓄洪区补偿预付款……
这个月,村里还为李新泉安排了巡河员公益岗,每月补助元。58岁的李清泉禁不住感叹:“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日子还要过下去嘞。”
此次灾情,造成卫辉市18.1万群众受灾,13个乡镇过水村庄个,31个村损失严重,户农村人口受灾严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确保“对易返贫人口”监测不落一户?卫辉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济华说,县里通过“三种渠道”,严格认定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变故导致的严重困难户,采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数据对比三种渠道进行识别认定。
“针对受灾严重的乡村、特殊困难群体,新乡市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建立帮扶台账,对符合纳入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及时录入全省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河南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12月22日,全省识别认定监测对象21.6万户68.2万人、居全国第3位,其中7月份以来新增11.2万户35.5万人,做到了应纳尽纳。
“稳”字当头保障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脱贫之后,怎样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是关键。
因病、因残、因灾这三类重点人群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重点。鹤壁市浚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康忠波,因为一场车祸,高位截瘫,为了治病欠下几十万元外债,妻子离婚,孩子无人照看,康忠波极度绝望。后来,经过“好心人”孙炳良帮助,他学会了泥塑手艺,自己还注册了公司。他做的黄河古陶远销美国,不仅自己脱贫,还带动了7个残疾人和3个贫困户脱贫,并且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孙炳良,河南浚县人。他同样身患残疾,8岁时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但孙炳良没有放弃,他自学电器维修和电商运营后成立公司。近几年,在多方政策帮扶下,他培训了多名残疾人士,从事电商行业、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脱贫增收。
同样,家住浚县伾山街道的二级肢体残疾人王肖建,也是孙炳良公司的学员,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后,独立运营起了淘宝店铺。如今,淘宝店铺月成交量达到50多笔,收入多元,同时还兼顾云客服,每月收入多元。
“残疾人脱贫是巩固脱贫工作中突出的难点。今后,我还将继续提供就业指导和免费技能培训,带领更多的残疾人有尊严的生活。”孙炳良自信满满地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又受到洪涝灾害和疫情叠加影响,帮助脱贫户抵御风险是道现实考题。延津县东屯镇后庄里村的牛瑞刚,今年家里遭受洪水影响,粮食产量减了三分之二,急得挠头直转圈。延津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经过调查了解,帮助牛瑞刚如愿以偿申请贷款十万元,有了这笔贷款资金,他的收粮点开始正常运转。
巧用金融工具化解返贫风险。河南各地强化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做到应贷尽贷,对灾后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和脱贫户及时办理了延期或续贷手续。同时,还强化保险支持,扩大防返贫险、涉农保险覆盖面,探索价格险、产量险、自然灾害险等新路径,为稳固脱贫成果加上一道保险阀。
“强”字谋发展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
如何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持续做好脱贫劳动力和易返贫对象监测帮扶,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
做强产业,端牢“饭碗”,让脱贫成果更可持续。王海霞和范艳霞是辉县河南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的职工,也是脱贫户。前两年,公司下乡招聘,因身体健康、年龄符合,俩人很快被招录,都被分配到了车间馍二分厂五车间。
“平时上班三班倒,按工绩效,平均每月能领多元工资。”提起现在的生活,俩人很知足,“现在收入稳定,家里负担小了,心也稳定了,逢年过节都发米、面、油,日子越来越能过了。”说话间,俩人爽朗地笑了。
据河南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庞玉福介绍,今年安置了49名脱贫户,招聘降低门槛,还为他们提供了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今后还将继续壮大食品加工业,保障脱贫户稳定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强产业是基础。今年鹤壁市浚县受灾严重,寒冬时节,走进浚县西杨玘屯村,别有一番景象,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捏“泥咕咕”。
西杨玘屯村是非遗泥塑“泥咕咕”的集中产地,全村共有大小泥塑作坊家,从业人员1余人,“第一书记”李欣介绍,村里把多户从事泥塑的手工作坊统一组织起来,成立了泥咕咕文创旅游合作社,累计制作泥塑产品八百多万件,研学教育接待8万多人次,合作社创收2万元,全村群众增收1.2万元,村集体收入31.3万元,首次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户的双丰收。
同样,兰考县探索“扶贫构树+绿色畜牧”种养循环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构树扶贫,企业建成年产1.6亿株组培中心,保障种苗供应,政府对经营主体按种植面积给予土地流转和种苗补助,贫困户参与合作社从事构树种植,再由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受益。
内乡县推广“政府+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5+”产业扶贫模式。政府主导协调,金融机构为脱贫户提供小额信贷,合作社利用脱贫户的贷款建猪舍,牧原集团租用并逐年回购猪舍,由合作社交于脱贫户还贷,脱贫户可从中获得资产收益、务工收入、直接参与养殖收入三项受益。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各地加强就业帮扶,截至11月底,全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1万人实现应就业尽就业,规模超过去年21.7万人;全省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元,较上年增长10%。通过发展产业,培育了支柱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激活了县域经济,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