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扁平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来源:河南日报

“要不是刘书记,别说俺家的院墙了,估计现在连生活都成问题。”6月19日,见到记者,延津县东屯镇西屯村78岁的张冬芳老人激动地说。张冬芳老人和50多岁的儿子一块儿生活。她说,自从嫁到西屯村,因为穷,50多年了家里没有盖过院墙,是刘书记帮她圆了梦。

张冬芳嘴里的刘书记是延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凤。记者在张冬芳家看到,院子新近用砖垒了起来,新盖的厕所也完工了,院子的空地上还种了红薯和青菜,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作为县领导,刘学凤已经分包西屯村一年多了。一年多来,刘学凤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以创业就业为中心,让全村82户贫困户有创业能力的创业、有就业能力的就业、无劳动能力的乐业,完成了西屯村脱贫“三重奏”,让脱贫户脱贫,也让该村摘下贫困村的帽子。

让有创业能力的创业。西屯村距新乡市较近,紧邻着新乡市经开区,民营经济相对活跃,但很多贫困户却因为没有资金和门路被贫困绊住了脚,刘学凤就发动有致富能力的村“两委”干部,以技术为基础,协调资金和场地,让脱贫户创业致富。

村干部刘长丰有养鹅技术,在村里建了两个大棚养鹅,一年挣个20万元不成问题,面对贫困户,他无偿当起了技术员,承诺只要脱贫户养鹅,他都会全程指导,随叫随到。

记者跟着刘长丰来到村头贫困户王殿峰的鹅棚,鹅棚里多只大白鹅有的踱步、有的吃食,很是壮观,再有半个月王殿峰的鹅就可以出栏了。王殿峰说,由于父母前几年得了病,前前后后花了20万元也没能留住老人,再加上要养两个孩子,家里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贷款3万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建起了鹅棚。“现在就是价格低一点,但是这茬鹅最少也能净赚一万多元。”提起养鹅,王殿峰信心满满。

新乡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罗文是驻西屯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他说,现在村里的贫困户已有三家通过养鹅致富,还有四五家正在筹备中,将来这个富民产业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

让有就业能力的就业。在刘学凤的指导下,西屯村在村“两委”建起了西屯村转移就业服务站,利用村里民营企业多的特点,把全村贫困户有就业能力的人登记造册,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企业推荐贫困人口充分就业。

西屯村党支部书记闫景星告诉记者,村“两委”安排了专人负责服务站,对脱贫人口的就业诉求积极协调,跑到企业找到负责人,讲政策、说乡情,让企业接纳这些特殊群体,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目前,该村服务站已安排贫困户18人就业。

“不是扶贫干部帮忙说情,人家包装厂才不会这样照顾俺,有时间了就去,没时间就不去了。”脱贫户豆中泉提起在村里的包装厂上班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俺老伴有病,三天两头去看病,再加上照顾有残疾的儿子,上班的时间就更不准时了。”

豆中泉说,自己有木工手艺,村里的服务站就让他到包装厂去干活,一个月工资元,让全家人都脱了贫。他说:“我今年都60岁了,别说一天元了,现在到外面就是一天50块钱也没人用咱。”

让没劳动能力的乐业。面对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何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对生活有目标、有追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也成为让刘学凤思考的难题。刘学凤利用扶贫政策,安排这部分人在公益岗位上发光发热,找到自身的价值,成为贫困户的知心人。

王殿常今年58岁了,由于有智力障碍,至今还是单身。提起刘学凤,王殿常憨厚地笑了:“俺和刘书记是亲戚,有次我在电视里还看见她了呢,台上坐着那么多人,俺就认识她一个人。”

如今,王殿常在村里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虽说一个月元工资不多,再加上其他扶贫政策,让他脱贫已不成问题。

同时,刘学凤还积极协调云鹤食品等企业安排公益岗位,带领脱贫户脱贫。目前,仅云鹤食品一家企业就为西屯村5户贫困户安排了公益岗位,让他们生活不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