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红十字组织是宣扬红十字精神的重要阵地,在学校里广泛宣传红十字基本知识,弘扬红十字精神,将善的种子通过德育工作播种在学生心田上,借着人道博爱的春雨,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将红会精神内化为精神力量,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稳步提升服务质量
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彰显人道主义。学校领导的重视是龙陵县第一中学红会工作长期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近半年来,学校健全了红十字会的工作机构,制定红十字工作章程,成立红十字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校长任会长,副校级领导担任副会长,学校相关责任科室分管领导担任秘书长,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秘书处下分别设立了红会组织人事部、学习宣传部、卫生应急、救护部等工作部门负责专项工作,确保机构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另外,学校自觉把红十字工作纳入学校日常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建议中,形成了学校领导班子牵头,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在时间上、活动上、经费上都得到学校的全力支持,旨在举全校之力,通过切实落实责任,彰显人道主义。
完善红会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龙陵县第一中学红十字会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如秘书处运行机制,活动制度,会议制度等。该校红十字每年由秘书处提出年度工作计划,经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后认真贯彻执行。以5.8红十字纪念日活动等常规活动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并取得了实效。同时,结合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红十字宣传阵地建设,各班不定期地出好红会专题板报,打造班级文化的同时又有效地向学生宣传红十字知识;结合龙陵县校园安全教育活动认真开展红会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活动,红会知识进校园,书香校园安全先行。通过各方努力,我校红会的各项工作已基本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
结合红十字精神,实施和开展“四育”工程。“四育”即人道主义教育、博爱教育、救助能力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全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青年学生正处在成长的拔节孕穗关键期,人道主义教育、博爱教育、救助能力教育、珍爱生命教育是使生命面向阳光的无形支撑。为达成此目标,龙陵县第一中学结合各项工作制度,开展了主题班会、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学雷锋,争当四有好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并建立卫生、救护服务的日常项目,积极评选优秀红十字会会员和干部,确保红会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地发展。
学校红十字会设立的必要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规定:“学校红十字会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员工共同参加的中国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学校红十字会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成为受益者、服务者和参与管理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是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可行性措施和一种较为实际的辅助形式。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是贯穿学校德育工作、团队工作、生命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的有效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的座位定标;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健康校园的有力保障。
将红十字活动的基本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是红十字文化的核心。红十字精神和中国文化根本精神一脉相承,从本质上说都是“向上向善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人道”是红十字精神的基石、是红十字文化的精髓。红十字运动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以“三救”“三献”为核心业务,改善最易受损人群境况,其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人”。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精神,人的生命和生存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博爱奉献”是“人道”的要求,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兼爱”、佛家“普度众生”是中国传统文化“博爱”思想最生动的体现,也是中国能产生“互助互爱”传统美德的思想土壤。在学校内,要紧密结合红十字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把能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各项活动融入培育核心价值观之中,让同学们们懂得尊崇和践行真善美,不断增强德育实效。
红十字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青青校园,莘莘学子。校园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场所,还应该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地方。红十字文化与正确价值导相结合,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可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德育观。各种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磨砺品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自身成才之道。
督促青年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红十字文化进校园后,无论是红会知识竞赛活动还是志愿服务活动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一次策划都是思维的碰撞,每一次执行都是战斗力的汇聚,每一次总结归纳都是自我的提升与突破。红十字活动熏陶学生的思想,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心灵感受到奉献、博爱思想的洗礼,提升了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青年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青年是创新时代的晴雨表,新生代的青年身上的创造力为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学校以德育教育为辅助,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来开展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学校红十字志愿服务彰显了时代特色,主推学校红十字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展红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实践是执行者的先锋。要想让红十字文化在校园里真正的落地生根,务必让实践先行。在实际工作中,要紧密结合红会精神,创造条件开展红十字会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应急救护培训,让学生掌握应急避险等自救互救技能,不断提高自救和他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学校平时的防震演练活动,切实提高了全体师生的自救互救的能力。二是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个学校的德育特色,对红十字的博爱精神做正确的理解莫过于落实成对各方面的感恩行动,学校通过贯彻“学会感恩,快乐生活”这一德育主旨,始终坚持“学会认识自己,学会帮助他人,学会奉献社会,学会感恩祖国”的德育教育基本原则,从生活德育理论出发,通过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鲜活的、创造性的德育生活化方式,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培养学生的博爱情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学校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三是资助贫困学子,传播人道温情。学校每年都会有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助力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以此为案,倡导互帮互助。四是讲述身边动人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大力宣传近年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我校的捐赠事迹。如上海一家人养老服务中心为龙陵县第一中学捐赠价值30万元的电脑,龙陵县第一中学校友杨林芝女士携先生为学校援建价值万余元的尚善篮球场等。五是开展捐资行动,献爱心行善举。利用99公益日,让学生用零花钱并带动家长广泛参与其中,缅甸华侨专门为龙陵县第一中学师生设立奖学金,缅甸疫情高发期间,县红十字会发出倡议,为缅甸抗疫捐资捐物,该校积极响应县红十字会的号召,发动师生职工及家长捐款20余万元。除此之外,学校每年组织同学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进行慰问演出,开展志愿服务,践行公益行动。同时,每年组织几十人次教职工参与无偿献血。通过学校红十字会的活动,同学们明白了对勿以善小而不为最朴素的解释就是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着,汇聚涓滴之力即可成就大爱无疆。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红十字鲜艳的旗帜,哪里就有红十字流动的爱。红十字使生命有了绿荫,他像一颗颗插上翅膀的红心,朝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飞去,关爱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世界离不开红十字,生活离不开红十字。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时代在变,德行善举是唯一不变的投资。通过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平台,充分展示我校青少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红十字文化进校园无疑在我校校园文化长廊画上了最靓丽的一笔,它让平等、博爱、无私、奉献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渗入每一粒好种子的心灵,在校园的沃土上绽出一片红色芬芳。
一面旗帜作表率,一盘棋谋发展
龙陵县第一中学是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我校围绕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目标,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务实、协作、高效、创新的工作作风,高考成绩逐年攀升。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地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上下一盘棋,更需要百花齐放。整合教育资源,将优质教育触角延伸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这需要发挥好排头兵的辐射带动作用。龙陵县第一中学既是龙陵教育的领头羊,又是催生新内涵校园文化的先锋,学校将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优质的资源带动本县其他中小学的发展,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促进我县教育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准的发展。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全力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龙陵县第一中学以一面旗帜作表率、一盘棋局谋发展的政治站位,把师德师风建设、德育教育、校园安全等相结合,凝心铸师魂,立德育新人。充分发挥红会文化在学校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在全县范围内通过红会工作助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了红会工作与教书育人的“同频共振”。(龙陵县第一中学教师杨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