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被文字浸染的人大都骨子里清高,有文人相轻的瑕疵。讨论文章时,你觉得用这个词好,我觉得那个词更有韵味,表面上恭维和气,暗地里较劲不服。延津县纪委宣传部新来的“笔杆前辈”苌生希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几个月下来,既有磕绊又有默契,仿佛一路相伴的老夫妇,相互嫌弃,相互照顾,几多朝夕之间,人心渐露,彼此的情谊愈加珍贵。
“过把瘾就死”的宣传情怀
恭称苌生希为“笔杆前辈”是县纪委宣传部尊师重道的行规,因为他在县委宣传部搞了几年宣传,又当过纪检组长,所以这里的年轻人暗地里称之为老苌。听人言,他早年躬耕三尺讲坛,座下桃李成群,一个粉笔头,一面破黑板,能将朱自清的散文《春》讲的活灵活现;而立之年,走上宣传战线,几篇通讯写的妙笔生花,写出了老派的细腻感人,写出了新锐的春色峥嵘,逐渐成为延津宣传文化圈里的人物。
“我最近抽调参与乡镇、村居巡察,咱干过纪检,做过宣传,纪委宣传部部长另有高就,所以可能要分担一部分宣传工作,会有点忙……”对妻子不能讲的悄悄话,对孩子们讲,总能得到支持,与女儿闲聊中,道出了最近的工作境况,虽然犹豫,但还是接下了这个苦担子。老苌的到来使家庭、单位一片“哀嚎”——在年轻同志眼里,他叫板认真,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批改文章。但时间久了,年轻人自然得到严的好处,笔力不断浑厚起来,写出不少纪检好故事;在家人眼里,他经常“爽约”,做好的饭菜凉了再热,热了再凉,总见不到人,其爱人有失眠症,从“回来动静轻一点”的嘱咐到“到隔壁睡”的无奈,可见老苌的艰难处境。“过把瘾就死”,揉揉酸痛的背,他常常拿这网络语言来吐槽、调侃,虽然有些生硬牵强,却也能映照出了一个老同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热爱和忠诚。
“键盘一指禅”的深夜勤奋
年长的人,既有经验丰富的底气,又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心虚。老苌最舒爽的时刻是给年轻的同志讲通讯稿件如何写,“标题如何起?框架怎样搭?用词怎样准确、到位?”神气十足。当然,有舒爽也有不快,提起打字,一脸惆怅;当邻桌小妹噼里啪啦地敲打键盘,他内心一片愁云,十八页的文稿,上万字,只能用“一指禅”心酸地一字一字码完。
纪委宣传部难得有不加班的时候,夜间十点,瞭望纪委大院办公楼便可洞见纪检人的忙碌。去年元旦前夕,几个年轻的同事约好逛街看电影,犒劳下自己,一番杯酒畅饮之后,却发现宣传部的窗台依旧明亮如昔。“苌主任,有工作给我们打电话就可以了,您在这一个人干,我们玩的也不开心呀……”同事李璐心直口快,上前一看,并没有写什么大稿,竟是在偷偷的对照音标学习打字,几个年轻同志暗赞老同志的勤奋刻苦,自愧不如。
日复一日,老苌彻底“潮”了起来,下载了抖音APP,琢磨着将纸页上的墨痕化作手机上的视频;玩起了微博,探索新兴事物与老文案的有机融合;挎上6D单反相机,跟着专业的导演、策划学习Premiere视频剪辑软件,一曲《清风丹心颂》的MV拍出了黄河故道清风拂面的精神劲。虽然还是“一指禅”,但打字速度明显提升,老骥伏枥,勤学不缀,相信这位老同志还有更多的新鲜事让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学习、深思。
“战疫擂鼓人”的笔耕不辍
高血压之类的疾病,是中年人随时可能光顾的朋友,老苌也并不例外。宣传部同事高华华体贴老同志,常常拿着自已父亲的降压茶叶来支援他,于是有些怪诞的一幕出现了:一脸严肃、两鬓斑白,一手端着降压茶,“一指禅”点着键盘——这或许正是他在办公室里的“高光”时刻。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老苌主动带上照相机,拿起小本本,装两桶泡面,走乡入村,去记录发生在战“疫”一线的生动场景。“最吃劲、最关键的时刻,最需要号角声,鼓舞士气,我们做宣传的,不把这个哨子吹好,总觉得对不起前线的兄弟……”大考面前,考验着前线战士,也考验着后方的宣传人,面对任务和工作压力,他如是说、如是干。一天晚上十一点多,他一手拿着吃面的叉子,一手紧握钢笔说身体不舒服,要去楼下寝室休息一下,查看他的电脑,是下乡采风拍摄的战“疫”一线照片,旁边是在胙城乡胙城村记录的笔记“麦苗青青,党旗飘飘,格外鲜红……”文章。后来才知道并不是累着了,而是在撰写人物通讯时写到动情处,控制不住情绪,诱发血压飙升,此段经历虽然引人喷笑,却让部里的年轻人对他多了几分敬意和关心。
闲余时,他总会抱着保温杯与年轻同志谈生活、谈工作,嬉笑之间学会了不少年轻人的“时髦暗语”;主管宣传部的常委领导,体贴同志们辛苦,常会买些零食慰劳,领导一句“兄弟们辛苦了”,他一句“人艰不拆”(网络用语)的对话让在场的同事哄然大笑。冬去春来,白驹过隙,办公室几个码字后生与笔杆前辈跨过年龄鸿沟,成了忘年之交,深夜加班结束,走出纪委机关大院,几个疲惫又充实的身影,相顾无言,只有结伴前行。
通讯员:陈思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