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刘震云凭借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成为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然而,一年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立刻抢走了刘震云的风头。有记者调侃地问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有何感受?”刘震云机智地回答道:“这就像我哥娶了个嫂子,新婚之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刘震云这个幽默的回答再次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对于不太熟悉刘震云的人来说,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位表情严肃、少言寡笑的作家。但是接触几次后,我们会发现,他的思想深刻,口才绝佳。他时不时地说出一句冷语,让人捧腹大笑,笑过之后又禁不住思考他话里的含义。刘震云与冯小刚、王朔这两位作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王朔面前,刘震云常自称为“学生小刘”,并赞美王朔的写作才华。听了刘震云这样的赞美,王朔对冯小刚说:“刘震云是当代作家中对我真正构成威胁的人。”而刘震云听了之后大笑,他解释说,他只是开个玩笑,并不是认真的。他真正的意思其实是:在中国的作家中,对我构成威胁的是王朔。他们之间的较量就像神仙之间的打架,每一句话都充满了韵味。刘震云以他独特的幽默方式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但他笔下的幽默却以悲剧为内核,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刘震云出生在河南新乡,家境贫困。小时候,他们家每天都吃不饱饭。每次客人来家里,父亲都会派他去镇上的饭店“借”饭菜。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派他去赊三个馒头。到了饭店,刘震云被厨师狠狠地羞辱了一顿。他非常愤怒,但家里急需这三个馒头,所以他只能忍气吞声,将内心的愤怒深埋。为了摆脱屈辱,刘震云发誓要走出去,离开小村庄,到外面闯一闯。16岁那年,他报名参军,成功迈出了他人生计划的第一步。在部队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姓冯的战友,这个战友热爱写作,深深影响了刘震云,使他开始走进文学的世界。退伍后,刘震云回到家乡,当了一年的民办教师。这段时间里,他开始自己复习备战高考。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从一个山村来到北大,刘震云一段时间里无法适应新环境。当时,许多同学喜欢嚼口香糖,但刘震云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嘴里在嚼什么。因为自卑,他不好意思问,怕别人嘲笑。直到大三,他才从室友那里得知大家嘴里嚼的是什么。对此,刘震云回忆道:“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大家在嚼什么,我只在村子里的牛棚里见过这个场景。”大学毕业后,刘震云开始迅速崛起,小说《塔铺》、《一地鸡毛》等作品相继发表,他开始在中国当代文坛崭露头角。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刘震云一直持续不断地写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一九四三》、《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问世,赢得了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一致认可。其中很多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刘震云也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编剧”。尽管他的作品在票房上屡创新高,但刘震云对电影改编还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曾说:“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就好像将良家妇女变成风尘女子一样。”刘震云的作品很多,但让他最自豪的还是那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书名听起来有些晦涩,实际上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三代人为了找到一个能倾诉心事的知己,来去回延津的故事。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所以我们渴望找到一个能够理解我们的人。有些人以前可能不愿意表达自己,但过了一些年却变得能够说出来;还有些人以前可以畅所欲言,但突然间却闭口不提了。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真是让人心痛。中国人不擅长表达感情,习惯将内心的深情隐藏起来。即使是对父母、子女和朋友,说话也十分含蓄。但有时候,当一句话触动了你的内心之后,你会感到一种瞬间的亲近感,仿佛找到了知音,这时候你会产生一种甘愿为知己付出一切的想法。“一个人的孤独并不是真正的孤独,只有当一个人找到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到另一句话时,才能体会真正的孤独。”这也许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它渗透在亲子关系、友谊以及恋爱关系中。每个人都期盼着,自己不用多说一句话,别人能够明白自己的想法;同时,一句关心的话语,能够抵得上别人说出的千言万语。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以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文字表达了中国特有的孤独和友情观。也许你正感到内心的孤独,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能够找到那个特别的知音。一句顶一万句精装典藏版刘震云的书朗读者茅盾文学奖小说畅销书精选¥4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0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