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庆新今天冬至,咱们老百姓素来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老辈子的人说:冬至不过冬,扬场没正风;冬至不吃饺的,冻掉耳的(东屯跟卫辉搭界,说话一样,凡是普通话带“子”字的,都带“的”)。还怕孩子们羡慕别人包饺子,再忙,这节日也要包一顿饺子吃。昨天下午,就开始准备,到东屯肉店买了二斤猪肉,看了没多少,就50元钱,搁到去年能买五六斤肉了,就这还是比前几天便宜了呢。今天清早,先把面和上,让它自然醒面,再开始准备拌饺子馅。把肉和葱挆到一起,再把韭菜洗净,用刀切碎。用香油、酱油和姜末、还有味精、十三香、蚝油等调料一拌,饺子馅拌好了,这时面也醒好了,接着再擀皮儿,包馅儿。光饺子馅就拌了好几种:有韭菜馅儿、蘑菇馅儿、芹菜馅儿,谁愿意吃啥馅儿就吃啥馅儿。这时,小孙女也洗洗手,跟我来包饺子,她不会掬花,我就教她捏卷边饺子,你别说,还真包的有模有样呢。看到这种情景,忽然想起我小时候和我姥姥一起包饺子的模样。小时候不像现在,啥时候想吃饺子就吃,着急了可以去超市买几包,到家往锅里一下,马上就吃到嘴里了。那时候家里穷,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一顿饺子,而且用纯白面的次数很少,大多是用杂面包的饺子,就是绿豆和小麦和在一起磨的面。那时候,队上一年按人口分一点小麦,我姥爷就在沙岗边上开荒种点绿豆,参在小麦里磨成杂面,到过节的时候拿出来包饺子,在现在人看来,吃杂面是吃稀罕儿,过去却不一样,那可是穷人吃的东西呢。每当节日的时候,姥姥就拿杂面给我们包饺子,到现在我还跟杂面打不热呢。正回忆过去呢,儿子来了。进门看到我包饺子,就心疼的说:“妈,谁现在还包饺的呢?那么费事,去超市里买几包多省劲儿,忙一大晌!”我说:“超市里的饺子哪有妈亲自包的好吃啊,妈包了好几种馅儿呢,你们想吃哪种就吃哪种馅儿的饺子,我都用不同的花型区别开了。”说时迟,那时快,一会儿两大锅盖饺子包好了,燃气炉上锅里的水也翻腾开了,端起锅盖就往里下饺子,姥姥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从南过来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奶奶,饺子熟了,你癔症啥呢?赶快给我们捞吧,我们口水都快就出来了!”孙子的话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拿着笊篱,先捞了一碗,放到当门桌上,嘴里念叨着:“姥姥,这碗饺子是给您盛的,您一定要吃啊”眼里却噙满泪花……孩子们那里知道做老人的心情啊,这仅仅是包饺子吗?这饺子里包的是浓浓的亲情和满满的爱啊!作者简介:原庆新,延津县胙城乡人,年任西屯村委任妇女主任至今。曾发表小小说《后娘》荣登新乡日报,《想起那碗汤面条我就流口水》曾荣登河南农村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85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