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祥,延津县东屯人。曾经,扛过枪,打过仗,雄赳赳,气昂昂, 。那一年的冬天,朝鲜零下四五十度,英勇的 在齐腰深的雪中,穿着单薄的衣服,追杀敌人。最可爱的人刘金祥在那一年,朝鲜严寒天气,冻伤了他的双脚,十个脚趾头被切除,留下一双小脚,回国以后,医院继续住院治疗半年。
农民出身的刘金祥,一辈子勤劳善良,医院这一段时间里,总感觉一个大男人,整天待在病房里,浑身肌肉酸疼,身体刚刚恢复,就吵着闹着要回家种田。踏实能干的农民,无论离家多远,心里面还是想着家里那二亩地,总觉得士农工商,务农是天下最本分的事情,只有种好田,多打粮,才能国富民强,踏踏实实过日子。
复员回家的刘金祥,以军人素质,参加农业生产,年年被评为先进模范,受到村子人敬仰。刘金祥因为双脚被冻伤,回家以后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家中时常备有创伤药,村子里谁有碰着脚、伤着手,需要包扎,都去找他,好人刘金祥都细心地清理伤口,熟练地包扎好,伤口大的,临走还送药、纱布、胶布等包扎伤口需要的东西,普通复员军人刘金祥受到了村民的尊重。
刘金祥生养了五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叫青山,二儿子叫东山,三儿子叫西山,四儿子叫金山,小儿子叫银山,闺女叫秀妞。大儿子刚刚出生时候,延津县县大队升级到野战部队,走出自己家乡,向解放全中国进军,部队临走前刘金祥向家里捎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家,孩子就叫青山吧!”
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实行以后,富裕起来农民,掀起一场建房热潮,建房最主要的材料,红砖价格连续上涨,超出了农民承受能力。为了建房,在农村,时兴起来自己活泥烧砖。
刘金祥五个儿子,需要五进院落,五座大瓦房,需要的红砖也自然不少,为了建好房子娶媳妇,刘金祥决定自己烧砖。
烧砖不单是技术活,还是重体力劳动,土法自己烧砖,那更是辛苦,还好刘家弟兄们多,有的是劳力,加上刘金祥在村子里为人处世和气,免费帮忙的不少,说干就干,那一年春天,刘家开始烧砖。
烧砖需要先制作砖坯,听说县里砖瓦窑场都是机器制作,农村没有机器,一切都是靠原始办法。他们爷们六个,先把村子南面打麦场整理出一大片平地,挨着场边拉来红胶泥,红胶泥是制作砖坯 的材料。
制作砖坯需要先活泥,活泥是累活、脏活,先在大土堆旁边分出一天需要的泥土,反复用石头磙子碾碎,过筛,筛去杂质,只留下细土,将细土加水搅拌,就像女人活面一样,反反复复活润, 再上去几个棒劳力,用脚来回踩踏,直到踩成有韧性的稠泥。
取大约五六斤稠泥,在地下反复摔打六七遍, 摔进一个长方形摸具里面,摸具下面有一层薄薄的沙土,防止泥砖与地面粘连,这个摸具制作出来砖坯,长24厘米,宽12厘米,刮去摸具上多余稠泥,拿起摸具,一个湿砖坯就制作完成,接着摔泥,制作下一个砖坯。
制作砖坯是力气活,同时还需要反复弯腰,摔打泥土,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走路扶墙,脏兮兮地满身黄泥。
制作好砖坯需要阴干,在砖坯上面盖上麦秸,防止太阳曝晒,要是叫太阳曝晒了,容易出现裂纹或者变样,成为无用次品,盖麦秸的活一般是家里女人的事情。
砖坯都阴干以后,就可以装窑了。个人家庭砖窑都是一次性、立体圆柱形砖窑,不像大的砖瓦窑厂,可多次循环使用。刘家先在场里平整出一块三十多平方的地面,四周挖出炉槽和烧火口,从内向外码放砖坯,砖坯与砖坯之间留有两手指距离,用于通风通热,最外边砖坯,隔五六个砖坯之间,放一个小煤饼。码放好一层砖坯,用稠泥封死,用八号粗铁丝转圈扎牢稳,接着继续下一层码放砖坯,一层层码放,一直到差不多有五米高时候封顶。一个圆柱形简易砖窑可以烧制一万七八千块砖,足够建起来五间大瓦房。
在亲戚朋友帮助下,在全村村民围观中,在一千响的鞭炮声中,刘金祥虔诚地点火烧窑。烧火口在上层,先填进麦秸柴火引燃,再逐渐填进木头硬柴火,利用木头柴火引燃砖窑内煤饼,窑内煤饼燃烧,在砖窑内形成一个内封闭的多度高温状态,炉槽在下面,起到通风和漏灰两种作用,燃烧后炉灰落在炉槽内。
在人们举起大拇指赞叹声中,简易砖窑冒着热气,从下向上一层层的燃烧起来,熊熊的火焰预示美好的日子就要到来,火焰照在刘金祥和家里脸上,刘家人共同祈祷炉火兴旺,祈福烧砖顺利。
大火需要不停地烧六到七天,刘家人和亲戚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守在窑前,根据砖窑烧制程度,添加柴火,控制窑温。刘金祥更是不敢离开砖窑,连续七天吃住在窑前,时刻注意窑温变化,根据自己的经验,添加柴火,关闭进风门,利用风门,控制窑温过高或者过低。
制砖关键环节是控制烧窑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形成过火砖,过火砖颜色深,黑红黑红的,还会变形缩小;或者几个、几十个粘连在一起,形成琉璃砖,大锤都敲不开,彻底报废。如果窑温过低,就会形成烧不熟的生红砖(当地人有一些人笨、傻,就说他是烧不熟的生红砖)。生红砖颜色浅、容易碎、声音沉闷,两个砖轻轻一碰就会碎,这样的砖 不敢建房,只能垒个猪圈、建个低矮的院墙。
烧砖窑时候最怕的是窑塌,辛辛苦苦大半年,日思夜盼的砖窑,在烧一两天以后,或者两三天时候,眼看着自己砖窑塌了,那是对主家一个狠狠的打击,有的人家气性小,一家之主因为这事能气的病倒,合算的建房事情,还得再等到猴年马月。
刘家砖窑等到一个月以后,窑内火焰彻底熄灭,窑温降到自然温度,砖烧好了。刘家爷们六个,简单地在窑前做了一个庆祝仪式,吃饱喝足以后,在村里人羡慕的围观中,竖起梯子,从上面开始,除去外边稍微有点显示红色泥巴,看到一层层的码放整齐红砖,红砖在刘家父子传递下,装上平车,兴高采烈的拉到准备建房的地方。
刘金祥烧的红砖,颜色朱红、声音叮当响脆、外观棱角分明、砖头硬、自然抗摔打、抗风化能力强。刘家建房的时候,有经验的泥水匠师傅,拿起两块砖,轻轻地互相敲击,砖头发出叮当响声,都连声赞叹:“老刘烧的红砖真好,这砖不错,好砖”。
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农村人勤劳善良的本分,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好父亲刘金祥,一年到头不停息,辛苦劳作,为子女建起五座大瓦房,受到村子人们赞扬。刘金祥烧砖技术,以后越来越强,远近十里八村人家,想烧砖的时候,都请他去做技术指导,成为能挣大钱的乡村能人。
后来,社会发展了,砖窑场引进了制砖机,制砖机旋转的搅拌棍代替了人工踩泥,钢丝切除的砖坯又快又好,省去了人工摔泥制砖,砖场生产出来的砖价格明显低于自己烧砖价格。一家一户自己烧砖建房成为了乡村记忆,成为了那个年代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的烧砖匠人光辉历史。
我和刘金祥小儿子银山是小学同学,多年以后,在过年聚会闲聊天时候,说起来那时候人和事,对于他父亲拖着残疾的双脚,顽强地与苦难做斗争,身为共和国功臣,一辈子不居功自傲,勤勤恳恳地种田养家,体现了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我们理应继承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张建勇,延津东屯人,打工深圳,文学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