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北京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

说起太平军,捻军,两支晚清时期反抗满清统治主战场上的义军,家喻户晓,妇孺多知。相比于此,也曾威震两淮的另一个反清人士——苗沛霖,就难得有人知晓了。

在我们的观念里,“从一而终”是固有的价值准则。因此,“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被我们奉为圭臬。其实,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如果,少了这份“从一而终”的信念,那么,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不会不遗余力了。

苗沛霖就是一个背弃了从一而终的人,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确实是有一点陌生,但是,提起那个被他出卖的人却是如雷贯耳。他叫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骁勇善战,被封英王,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正是因为苗沛霖,陈玉成则被清朝廷凌迟处死。

在苗沛霖还没有成为“多姓家奴”的岁月里,他其实是一位非常值得同情的才子。

苗沛霖出生于嘉庆年间,那时候,康乾盛世的富丽堂皇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从小家境贫寒,世代务农为生,为了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为了承担起封妻荫子的责任,他寒窗苦读。只是,科考这条独木桥上的竞争力实在是太大太大了,直到而立之年他才考中了秀才。

然而,得了个秀才的身份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也没有让他的生活因此有些许起色。苗沛霖依然家徒四壁,孩子们嗷嗷待哺,这样的生活让他绝望。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最不愿意回首的日子,他在这种黑暗中挣扎了三十年,本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却发现依然遁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之后,自感怀才不遇的苗沛霖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查找自己落魄的原因,最终,把它归结为诗书对自己的耽误。他以诗明志,借文消愁地在《秋霄独坐》中写道: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

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地土匪猖獗、战乱不断。于是,为了保证社会治安,一些家境殷实的人会搜集钱粮,招兵买马,组织团练。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苗沛霖仿佛看到了一个机会,接着办团练的幌子,给自己训练了十几万之众的苗家军。他倒没有个造反的胆子,只是想靠这个获得别人的赏识而已。

要说这苗家军确实是极具战斗力的军队,苗沛霖大败捻军之后,果然,得到了清朝廷的赏识。钦差大臣胜保算是他的伯乐,不仅将他誉为“奇才”,而且,为他补了知府的头衔。这么多年来孜孜以求的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此时,他所向往的顶戴花翎已经戴的稳稳当当的了。

如果他可以安安分分地做个忠臣,那么,朝廷和历史都是不会亏待他的。可是,鼠目寸光者一旦热衷于投机,那么,灾难离他就不会很远了。

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胜保向咸丰皇帝举荐了苗沛霖,让他率领精兵强将进京救驾。他的苗家军是他好不容易才培植起来的势力,他怕一战失利,自己损兵折将,还要被朝廷怪罪,所以,在他认为:这不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吗?更何况,清朝廷已经是日薄西山,不过是推天度日。

此时,他可不想被打回原处了,他再也不想回到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鬼日子。于是,他一转脸就投靠了太平天国。年,他与太平军、捻军联手进贡寿州。在与朝廷军交战时,他感觉到了朝廷的力量,自己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抗。最终,为了保存实力,苗沛霖轻而易举地投降了。

为了保全自己,苗沛霖选择了出卖陈玉成。

他修书一封给远在庐州的陈玉成,邀请他来寿州,与自己共商大计。陈玉成一世英明,却在这一次轻信了苗沛霖的鬼话。于是,他力排众议来到寿州与苗沛霖回合,却被他扭送到了天子脚下,终年26岁。陈玉成被凌迟之后,太平军和捻军也是气数将尽,接连败亡了。

与此同时,苗沛霖的“伯乐”胜保也被朝廷法办,苗沛霖失去了自己的靠山。因此,朝廷要求苗沛霖遣散苗家军,只留两千人,其余人等送回原籍。格外看重自己羽翼的苗沛霖怎么可能遵旨,面对清朝廷的咄咄逼人,苗沛霖最后一次造反了。

半年之后,在一次激战中,苗沛霖战死了,他的一生就被交付在了战场之上。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六十五岁的老者了,他的前半生白首为功名,后半生得志便猖狂。“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一句多么脍炙人口的诗。它的作者被我们认为是谭嗣同,其实,谭嗣同只是借用了苗沛霖的诗句。我们不知道他有多少才情,单单这句诗,就足以看出他具有何等的气魄。

如果,那次勤王他去了,那么,他肯定不会留下一个“朝三暮四”的骂名,反而,会因此成就他的毕生之志。然而,历史容不得假设,年少的不幸让他太贪恋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以至于,要不惜任何代价地守护。

综其苗沛霖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应该是准确的:“心比天高,目比寸短!”但是,殊不知,若是舍弃了这些小小的恩惠,则还有更宽广的前途在等待他去成就。

年6月4日,在延津西校场玉石关帝庙,陈玉成英勇就义。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尸,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年,陈玉成的曾孙陈久年和曾孙女陈清泉到延津县祭祖。在碑前他们敬了酒,献了花,叩了头......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故事》刘南、《捻军》史清禄著、《太平天国诸王传略》刘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