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作家刘震云在《人民文学》第2、3两期推出长篇新作《一句顶一万句》,小说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荣获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奖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部分,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

出延津记以杨百顺的出走为主线,他曾经随波逐流,在尘世中寻找自己的生活意义,为了找寻与自己说得上话的人,他背井离乡。

回延津记以牛爱国的回归为主线,为了摆脱自己的情感困扰,他宿命般地回到了母亲的故乡,在帮助母亲找话的过程中坚定了寻找和自己说得上话的人。

按刘震云的说法,《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的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人社会中,一个人想要找到另一个人说上一句知心话。

一、孤独是人生的母题

1.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一方面在社交中获得情感满足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社交中获得更深的孤独感。这就像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的感情多种多样,比如友情、亲情、爱情,难道就没有一种能够排解孤独的吗?可以说,有,但孤独更像是人的宿命。

老杨赶着巴结了老马一辈子,但老马并不跟老杨交心;老丁和老韩因为一个有钱的布袋而掰了;小温和小周因为一句话而掰了;牛爱国和冯文修因为十斤猪肉而掰了。

友情有时候并不牢靠,可能因为一句话分道扬镳,也可能因为一点利益纠纷而闹掰。

杨百顺在杨家庄是孤独的,他的理想是像罗长礼一样喊丧,但是父亲不理解他,兄弟们嘲笑他,甚至在亲情生活中还夹带着各种利益算计。

既然家庭无法提供慰藉,杨百顺选择了出走。外面的世界很大,他想去看看。告别了做豆腐、卖豆腐,他杀过猪、挑过水、种过菜、扛过包、破过竹、蒸过馍,短短几年间他经历了人间冷暖。

师傅、朋友、同事、妻子走进他的生活,却没有走进他的心,他内心一直是孤独的。他对师傅言听计从,本本分分地当着一个小学徒,因为传来传去传变味的几句话而被迫离开;他对同事们和颜悦色,努力扮演着一个老好人,却因为世事无常而丢掉了饭碗;他对妻子吴香香百依百顺,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感受,终于还是带上了一顶绿帽子。

诚然,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人世间重要的感情,都能起到慰藉心灵的作用。但这些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总有一些地方是需要一个人面对的。

2.说得着和说不着

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有一种是说得着,还有一种是说不着。

正如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所说的各人得各人的眼泪,有的人说不着,有的人则说得着。

杨百顺和弟弟杨百利说不着,杨百利却和机务段长老万说得着;杨百顺和县长老史说不着,县长老史却和唱戏的苏小宝说得着;杨百顺和妻子吴香香说不着,吴香香和隔壁老高说得着。

牛爱国与妻子庞丽娜说不着,却与章楚红说得着;庞丽娜与牛爱国说不着,与照相馆的小蒋说得着;宋解放与老婆牛爱香说不着,却与外甥女百慧说得着。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说得着,可以让一个笨嘴拙腮的人口吐莲花;说不着,也可以让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三缄其口。

说得着,就是有源头活水,保证感情滋润如绿洲;说不着,就是无源之水,最后感情就成了荒漠。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确实,有一二知己,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有一个情感宣泄和疏通的途径,那么人生还能继续下去。

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连这么一两个人都可能找不到,所以人世间上演了一幕幕悲剧,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听他说话,也没有人能听懂他说的话。

只要还有一个说话说得着的人,生活就有了盼头和希望。

其实,说得着是幸运,说不着是常态。我们不可能指望与每个人都说得着,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小说中曾多次出现过一个场景:一个人说:咱再说些别的,另一个说:说些别的就说些别的。这不正是理想的说得着的境界吗?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珍惜身边能说得着的人,不去迁就那些说不着的人,大体就是这样吧。

二、人在孤独中成长

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大约是童年,那个时候基本是无忧无虑的,既没有生存压力,也无需复杂的关系。但人总要成长的,没有人可以一直生活在童年。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为孤独所困,人的一生都在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除这种困扰。正如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所说:

《一句顶一万句》中,人在苍茫大地上奔走,这个人也不是知识分子,也没有揣着作者塞给他的一脑袋思想,他的问题是家常日用,是千万人、亿万人在生命中都要面对的结实、具体的选择和难局,他一次次奔走,只为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这次或许能说出一句说到他心里、他自己就偏偏想不到的话。就这样,人间烟火竟苍茫了,咫尺间琐碎人事中竟有个浩浩天涯。

这是杨百顺的奔走,也是牛爱国的奔走,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奔走。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奔走中,我们开始面对和思考孤独,在孤独中逐渐成长起来。

杨百顺出走杨家庄,离开了不算温暖的家庭,独自在社会上打拼,通过自己的一膀子力气挣一口饭吃。没有了家庭的庇护,他要自己照顾自己。他懂得活着要有一技之长,无论是杀猪、染布,还是种菜、卖馒头,只要有门手艺,自己就能活下去。

在面对妻子与人私奔的局面,吴摩西(改名后的杨百顺)只有一人孤独面对,他选择接受那些世俗的眼光和观念,出走延津县,带着女儿巧玲去假找妻子吴香香,等到巧玲被拐走后,他终于决定按自己的想法来生活。

他对延津这个地方伤心了,对这里的人伤心了,他记起神父师傅给他的忠告:

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栓到别人身上。

因此,最后他把名字改成了自己从小的人生偶像——罗长礼,出走延津县去寻找自己的路。

如果说从杨百顺改为杨摩西,是为了谋一口饭吃;如果说从杨摩西改为吴摩西,是为了维持一个家庭的稳定;那么从吴摩西改为罗长礼,则是觉悟后的回归。

前两次改名都是被动的,而第三次改名则是主动的。这既是对原来生活的告别,也是对自己理想的追逐。

同样的,牛爱国在面对妻子出轨的事情,一度无处排遣,无论是战友杜青山,还是朋友冯文修,他们都无法让他真正走出来。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他出走沁源县,寻找能够开解他的人。他最终在与章楚红的交往中释怀了前一段感情,也在追寻排解孤独的历程中,他读懂了母亲的孤独、姥爷罗长礼的孤独,也真正懂得了母亲曹青娥对他的教诲:

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他从与世界的对抗中、与妻子的对抗中、与自己的对抗中停战,他理解了每个人,宽恕了别人,也宽恕了自己。

明白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是孤独带来的成长,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三、直面孤独者方能笑傲江湖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面对的孤独也有不同:

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为了面对孤独,人要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生命里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呢?刘震云给出的答案就是两个,从地上找或者从天堂找。

杨百顺在第一次拜老詹为师时,老詹告诉他信主的好处:知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其实,这是一个哲学的终极之问。无论是从宗教信仰中寻找,还是从世俗人生中寻找,每个人都要有直面的勇气。

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也没有人是天生的弱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既然难免都要与孤独相伴,那么与其在孤独中消沉,不如在孤独中奋进。

在老詹理想教堂的图纸背面,写着一行工楷:恶魔的私语,后来添了一行钢笔字:不杀人,我就放火。

老詹和吴摩西在人生的孤独困境中,都曾经彷徨和绝望,但他们最终走出了孤独的泥淖。

老詹,作为一个异国来华的传教士,他既要克服语言文化的障碍,又要克服人情势力的阻碍,虽然没有传下多少个教徒,但他用自己的一生坚守了信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一个人的尊重。

吴摩西和牛爱国都曾经面对情感困局,他们都动过杀人放火的念头,但是最终选择了宽恕别人、原谅自己,达成了与世界的和解。同时,他们发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找到了本真的自己,从而使人生的后半程更加有意义。

不仅是书中的人物在孤独中顽强生活,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有更多的人在孤独中涅槃重生。

许涤新,著名经济学家,在60岁的时候被关进了牛棚,过着与世隔绝的没有人身自由和经常挨批斗的生活,却顽强奋斗,撰写了40多万字的《资本论》读书笔记;

王继才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无怨无悔守岛卫国32年,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邓稼先,为国家制造核武器而隐姓埋名,在罗布泊孤独坚守,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不愧为两弹元勋。

最后,孤独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直面孤独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一堂人生必修课。或早或晚,每个人终将面对。

孤独并不可怕,而是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人生的机会。愿你做一个勇者,走出孤独的泥淖,涅槃重生,实现人生的芳华。

参考文献:

1.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M].长江文艺出版社,.

2.安波舜.编者荐言·一句顶一万句[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3.新浪读书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作品研讨会》(北京),年6月2日。

4.刘震云.从《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5):9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