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news/ylzx/bjzkhbzy/

几处笙歌邀明月,万家糕饼乐金秋。金秋结硕果,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丰收节的成功举办将延津作为“中国第一麦”的壮阔再度推向了大众的视野。其中,作为展会一大亮点的面塑作品展可谓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延津“面艺夫妇”张伟、周焕梅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将麦乡的独特优势发挥的淋漓至尽。一副副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在惊叹于技术之精湛、造型之独具匠心之余,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麦乡里涌动的浓厚面艺文化。

近日,这对夫妻刚完成几件“大作”,记者应邀前往。张伟家中,屋内侧桌案上“新鲜出炉”的面塑作品整齐地摆放着。

被牡丹花簇拥的蓝孔雀尤为亮眼,走进细看不觉让人惊叹不已,每片羽毛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延津面塑传承人张伟此刻正在为这件作品做最后的润色修饰。

张伟:这款面塑是外地一家企业预定的,名为“迎宾孔雀。”牡丹花、假山、孔雀全部都是咱延津优质小麦所磨的面粉制作。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富,孔雀寓意喜迎宾朋,孔雀上的鳞片、羽毛、尾羽全部都是手工制作,一根羽毛需要剪多下,一共是根羽毛,需要剪1万多刀才能做好,这款(作品)下来需要8个多月才能做好。

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花馍”等,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以双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延津素有麦乡之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面点,张伟家更是世代以蒸花馍为生。长期耳濡目染,张伟小时候便对花馍颇感兴趣,并逐渐显现出面塑的天分。

张伟:“小时候,家里做的都是传统花馍。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我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题材更加多样化,颜色也更加艳丽多彩。”

张伟说罢,拿出几块提前做好的彩色面团,经过指尖的捏、搓、揉、压、点、切、刻、划等,顷刻之间,一只惟妙惟肖的金蟾便制作完成了。这只金蟾是今天要“交工”的订单,“乔迁之喜”的一部分,完成整个作品需要八个小时。

延津市民楚云香:我给俺闺女订做了这款果蔬“乔迁之喜”,祝俺闺女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财源滚滚。

延津历来民风淳厚,崇尚礼仪,过年过节、生日寿辰、婚姻嫁娶、祈祷祭奠等各种场合都要送花馍助兴。在民间礼俗中,花馍还是亲朋往来的珍贵礼品。

周焕梅:“刚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将做好的样品发到了抖音上,没想到一下火了起来,好多外地人都在咨询,一些慕名者还专门来咱这参观。”

不论是对待食用花馍、还是观赏面塑的制作,张伟夫妇都极为认真。如今,他们做过的果蔬花馍款式已有百余种。最近,夫妻俩正忙着果蔬花馍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

依托家乡小麦独特的优势,勤劳的延津人民用自己双手,钻研创新的韧劲,将高超的面艺打磨的炉火纯青,最终赢得广大民众的青睐。传统面塑的发展,不仅使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更有力的推广了家乡的小麦名片,同时也使得麦乡百姓的生活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日渐丰盈。

融媒记者:平艳一航

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其他平台不得转载,如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平艳审核|高建功杨兰萱

监制|马东丽总监制|吕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