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年)》。
年初的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河南将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1+4郑州大都市区,应时而生,也将因时而荣。
蓝图已擘画,行动看今朝。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郑州、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的五位市长,倾听他们对大都市区未来的展望期待,了解他们竞合发展的创新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长王新伟
用高层次开放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让中原城市群的龙头高高仰起
构建“1+4”郑州大都市区,是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具体路径。那么,作为五个城市中的“老大哥”,郑州如何更好地“抬龙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王新伟接受媒体采访,给出了郑州的路线图。
王新伟说,加快推进1+4大都市区建设中,郑州将瞄准“一个目标”、推进“五个强化”,勇做先行者,当好排头兵。“一个目标”,即以交通一体、产业协同、生态共建、资源共享为导向,努力打造繁荣创新、生态宜居、魅力人文、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区,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仰起来”。
“五个强化”,一是强化龙头带动,不断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一中枢一门户三中心”(国际综合交通物流中枢、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全国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持续提升郑州的首位度、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是强化交通先行,着力推进“域外枢纽、域内畅通”,加快建设大都市区“3+3+4”快速交通系统,推进地铁、城际、铁路、公交“四网连通”,构建大都市区半小时高铁交通圈、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三是强化产业协同,围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提升高端服务与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加快建设郑开“双创”走廊和开港、许港、郑新、郑焦产业带,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集群为抓手,推进大都市区产业带互动耦合发展。
四是强化生态共治,联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增绿、增水、增湿”三个重点,着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体系打造,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统筹“四水”同治,着力构建大都市区的生态网络覆盖体系。
五是强化共建共享,发挥好“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政策叠加、要素集聚、综合服务“三大优势”,加快推进5G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覆盖,打通大都市区的信息、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共享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市长胡五岳
强化“六个对接”助推郑许一体化
许昌作为郑州大都市区“1+4”城市圈中的重要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许昌如何与郑州等城市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市长胡五岳说,许昌市将郑许一体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和龙头工程,强化交通、产业、生态、平台、功能和空间“六个对接”,推进与郑州的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市长胡五岳说,近年来,许昌以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化改造“三大改造”为切入点,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电力装备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并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高纯硅材料、5G等高技术、高成长、高税利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胡五岳说,许昌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河南省空中、陆上、网上、海上4条“丝绸之路”,着力提升开放质量,有力推动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在‘走出去’方面,许昌支持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和产能合作,全市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在‘引进来’方面,深化对德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对接德国工业4.0、许昌速度嫁接德国质量,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不仅提升了全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也带动了企业转变发展理念。”胡五岳说。
加快推进许港产业带布局
加快郑许一体化发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也是许昌肩负的历史使命。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年1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许一体化”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许昌市把郑许一体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和龙头工程,坚持‘立足许昌、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推动交通、产业、生态、平台、功能和空间‘六个对接’,实现与郑州的深度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胡五岳说。
胡五岳介绍,交通对接方面,郑许市域铁路已全面开工,各节点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郑万铁路、郑合铁路许昌段加快建设,桥梁工程全部完工,4个高铁站站房及站前广场加快实施;国道许昌境改建工程具备通车条件,S、S、S、G和焦平高速许昌段等郑许通道纳入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
在产业对接方面,编制完成《许港产业带空间规划》,统筹郑许市域铁路11个站点及沿线产业、商业业态和居民小区规划。许港产业带加快布局,森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黄河工业园锂离子动力电池、远东传动轴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加紧实施,长葛华夏幸福产业新城顺利推进,沿线区域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在生态对接方面,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之间两万亩国储林建设任务、郑许快速通道全段景观设计绿地林带全部完工,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两个标段建设任务大头落地;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规划、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编制完成,21个市、县两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2亿元,鄢陵县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在平台对接方面,积极开展河南自贸区许昌联动发展区申建,许昌海关监管查验中心建成运营,许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获省政府批复,成功引入中通云仓智能物流仓库,国家高新区创建通过科技部评审。
郑许市域铁路明年底全线贯通
“许昌与郑州的协同融合发展需要有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落实,在交通、产业、生态和平台的对接上,有的项目许昌已经做了,有的正在做,有的是将来打算做的。下一步,许昌将牢牢抓住国家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郑许一体化的龙头作用,不断提升专业化职能,持续加强‘六个对接’,努力形成‘1+12’的协同发展效应。”胡五岳说。
胡五岳说,许昌将高标准推进郑许市域铁路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5亿元,落实好郑许市域铁路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年底全线贯通。统筹谋划沿线11个站点与周边交通横向衔接,加强周边区域规划管控、产业布局、功能构建、人口集聚,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抓好郑万、郑合高铁及4个高铁站建设。加快忠武路规划建设,推进国道、省道和文峰北路提升改造,构建郑许之间立体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是骨架,产业才是核心。”胡五岳说,许昌规划了以打造许港产业带为重点,突出抓好5G泛在小镇、许昌中德(欧)产业园和长葛产业新城建设,积极承接郑州航空港、河南自贸区产业辐射。并争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纯硅材料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着力打造大都市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临空产业基地。同时,围绕生态功能区定位,加快郑许一体化生态廊道绿化、中华生物园、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等生态项目建设,完成9.3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28.28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
“搭建平台也至关重要,有了平台才能聚集要素资源,我们坚持‘一顶帽子大家戴’,深度融入‘三区一群’国家战略,共享政策红利,拓展发展空间。”胡五岳说,许昌正在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许昌联动发展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不断完善提升跨境电商查验中心、跨境电商基地等开放平台建设。“把交通、产业、生态和平台四个对接做好,同时,加强郑许间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有效衔接,从功能、空间两个对接方面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我相信郑许一体化的未来是美好的。”胡五岳对未来充满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长王登喜
推动郑新深度融合发展为中原更出彩增光添彩
九曲黄河,穿越沃土中原,北为新乡,南是郑州。
一河之隔,血脉相亲。
郑新融合已走过近16年历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延伸。作为郑州大都市区“1+4”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如何加快推动郑新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登喜向大河报记者介绍了郑新深度融合的最新路线图。
王登喜说:“从郑新融合历程和实践看,我们感到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完善郑新之间市政化交通基础设施,最根本的是做好产业支撑这篇文章,最重要的理念是推进生态共建共治共享。”
郑新间将有10座黄河大桥,官渡大桥今年通车
一条黄河,让郑州与新乡在地理上两岸“分居”,被许多人认为是横在郑新融合面前的一道“天堑”。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郑新之间复合型交通走廊建设,黄河天堑将逐步变通途。
王登喜说,在黄河上,郑新之间已建成、正在建设、将要建设的大桥有10座,贯通20条线路。
目前,新乡正在大力推进新日高速原阳至封丘段、郑济高铁、G东移改线暨官渡黄河大桥、S、S薄原线和幸福渠穿滩公路、黄河大堤堤顶生态通道、沿黄西路等项目建设,做好郑新快速通道、安罗高速新乡段、新日高速封丘至兰考段、郑新高速(新晋高速南延)、G新乡黄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郑新之间各种路网、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无缝衔接。
王登喜透露,官渡黄河大桥今年将通车,郑济铁路黄河特大桥今年主体将建成。
据了解,官渡黄河大桥是G东移改线跨河桥梁;郑济铁路黄河特大桥则是郑州至济南高铁、郑新城际铁路及郑新快速路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
打造重点产业带,构建“大十字”格局
王登喜表示,郑新之间的产业互补,绝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既是“竞合”关系,也是“融分”关系,融是一体化发展,分是产业分工。
新乡市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绿色纤维、新型材料、大数据、机器人、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推进郑新之间产业既有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
王登喜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郑新全域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郑新深度融合的“大十字”产业架构已初步构建:纵向推进从市中心,途经新乡县、原阳县、平原示范区的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横向推进以封丘陈桥产业集聚区、原阳产业集聚区、平原示范区、“中国制造”新乡示范区、获嘉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为战略节点的沿黄产业带建设。目前,总投资亿元的个重大项目正在实施,一大批重大交通和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把优势产业做精,做到最好,才有竞争力,才能以高质量在竞争中取胜。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郑州的整车产业与新乡的电池优势产业,两者可以更好地分工,做好协同。新乡则要努力把动力电池产业争取做到全国领先。”王登喜说。
新乡在推进与郑州产业深度对接的同时,努力提升双方在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合作水平,推进全领域、全方位融合发展。特别是借助郑州航空港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中欧班列、新日韩铁海联运国际班列“一体两翼”的国际陆港,进一步提升新乡的开放水平。
沿黄生态带规划高标准,出自雄安新区团队之手
在未来,郑新两城市民将享受一条惬意的生态长廊,它就是沿黄生态带。新乡对沿黄生态带的定位是“中原绿色生命线、郑新融合发展脉、黄河文化传承轴”。
王登喜说,新乡聘请了雄安新区生态规划团队,高标准编制完成《新乡市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做好“四水同治”“四网同建”,共规划32个花木博览园、10个花木特色小镇、个美丽乡村,努力将沿黄地区打造成郑新融合的生态纽带、扮靓“母亲河”的样板工程、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重要平台、郑州大都市区的生态绿核。
他透露,今年,将开工建设70公里沿黄岸线、平方公里示范段,实施一批花木博览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王登喜表示,在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的同时,新乡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延津县主题森林城等重大战略实施,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让生态塑造空间、使空间创造价值,全力打造郑州大都市区的“后花园”。
对于沿黄生态带建设的时间表,王登喜说:“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来完成,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沿黄生态建设将与国家储备林计划结合起来。从今年正式实施,一步一步来,一段一段推,力争用5到10年建成。”
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长徐衣显
加速郑焦深度融合助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3月3日,记者走进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驻地,对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进行了专访。刚见到他时,徐衣显正在批阅从焦作带来的文件,好几个都与推动郑焦深度融合发展、助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相关。焦作与郑州一河之隔,加快郑焦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徐衣显心中的“头等要务”。
“双城融合”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徐衣显介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确立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明确了打造“1+4”郑州大都市区的空间格局,赋予了焦作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的新定位。过去的一年,焦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全面对接郑州大都市发展规划,努力找准在区域发展大局中的坐标定位,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动能,为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去年11月,郑州、焦作两市在郑州签订《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和产业、旅游、养老、人才、卫生、干部交流等六个专项合作协议,郑焦融合发展进入了全面“加速期”。
双城“故事”多,发展“交集”多。在徐衣显眼中,焦作与郑州地缘相连、产业相关、经济相融,无论是养生、旅游、休闲还是交通、物流,两座城市总能在“交集”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徐衣显告诉记者,近年来,焦作围绕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提出借势郑州、错位郑州,积极构建“一枢纽、一中心、两新城、两走廊、三平台、四绿带”发展格局,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区域地位加快提升;郑焦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基本形成郑焦“半小时交通圈”,“拉近”了郑焦时空距离;焦作与郑州航空港实现战略合作,郑焦空间、交通、产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多点开花、聚线成面”,已具备往“深”处融合的基础和条件。
“当前,郑焦已经到了推动交通一体、产业协同、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商务、金融、通信、物流、人才、科技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不久的未来,区域经济将会实现一体化发展。”徐衣显说。
“跨河”发展打造“黄河北岸经济带”
焦作与郑州一河之隔,但这个“河”已经成为最大的瓶颈制约。“推动郑焦深度融合,必须首先做好‘过河’文章,实现两市交通联接,加快打造郑焦综合交通体系。”徐衣显说。
郑焦之间跨黄河大桥远远不能满足两市深度融合发展的需求。目前,焦作正围绕打造以高铁、跨黄河大桥为支撑的郑焦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与郑太高铁行成“十”字形网状布局。推进詹店黄河大桥建设,联通郑州西四环;推进东海大道南延黄河大桥建设,联通郑州西五环;推进焦温快速通道南延黄河大桥建设,联通陇海快速路,形成两地多点直达、线线畅通的交通网络。这些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打通郑焦之间的“天堑”阻隔,为郑焦“跨河”融合“铺平道路”。
徐衣显告诉记者,目前,南部产业新城蓬勃发展,北部生态新城有序铺开,黄沁河金三角地带加快规划,陈家沟太极产业新城快速开发,郑焦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推进,机器人产业港、智能硬件港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战略框架支撑显著增强,焦作正在以交通体系和“南北新城”为依托,全力打造黄河北岸及南太行产业经济带、郑州大都市区北部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焦作太极功夫“牵手”少林功夫
焦作旅游是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
“从云台山、嘉应观、陈家沟,到楚河汉界、少林寺,这一带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焦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郑州区域也有很多。郑焦一带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粮食高产区,在这一段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走廊,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第三产业融合提升,对于发挥经济综合效益、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具有重大意义。”徐衣显告诉记者。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焦作启动了郑焦融合生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正依托焦作沿山沿黄旅游资源,与郑州共建郑焦山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游、黄河文化风情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中国功夫之旅体验游等精品线路,谋划建立“云台山—嘉应观—陈家沟—少林寺”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廊,加快两市文旅产业跨区域深度合作发展。
徐衣显表示,焦作将以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为“突破口”,发挥两市旅游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客源优势,推动太极拳“携手”少林拳、云台山“并肩”嵩山。同时,积极探索服务共享机制,促进人才、教育、文化、医疗、康养、物流等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高端候鸟式康养城“等你来”
“焦作有山、有水、有文化,随着我国加快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将成为焦作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撑点,同时也将有力助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徐衣显说。
他表示,焦作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四大怀药等特色养生资源,有佛教、道教、太极拳等特色养生文化,孕育了《养生论》等养生经典;特别是近年来焦作全域推进百城建设提质,积极推进“以水润城”,加快推进“四水同治”,实施河道生态治理、防洪排涝等水生态项目84个,建成一批县域环城水系、湿地公园等项目,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大沙河滨水景观带等水生态项目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这些山、水、文化等养生资源优势在中原地区独此一家。目前,焦作正在加快建设陈家沟太极产业新城,强力推进云阶康养小镇、保和堂(焦作)产业园等重大康养业项目,正在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文化康养业引领基地。
他还给记者特别提到了焦作已经与阿里巴巴实现战略合作,将共同打造集竞技比赛、体育健身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功守道”赛事。同时,与张艺谋团队成功签约,启动了《印象·太极》大型实景演艺项目。
徐衣显说,焦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又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支撑,不同于其他地市的康养产业,焦作将康养产业发展定位为在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高端化、高层次康养业态。“我们将加强与郑州康养资源对接联动,重点发展连锁式、候鸟式、抱团式、会展式等康养新模式,吸引更多高端人士来焦享受康养、投资康养,共同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公铁联运”打造物流枢纽
目前,郑州正在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焦作在推进两市物流业融合发展方面又有何具体举措?
徐衣显表示,郑焦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郑焦地区承担着全国客货运输的重要任务。焦作是国家重要的“运煤通道”。现在,每天约有15—20万辆货车过境焦作。其中,不少是运煤的货车,既破坏道路,还污染环境,这倒逼我们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环保的客货运输。
他告诉记者,焦作将把公铁联运作为突破口,围绕构建郑焦晋物流走廊,加快建设武陟公铁物流港、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万邦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日照港博爱无水港等重大物流项目,探索建立郑焦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园区。通过这些工作,引导郑州物流企业和综合性仓储功能向焦作集聚,打造中原城市群西北向战略性物流中心城市,增强焦作“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地位。
“焦作好事多,请你多来听。”采访结束,徐衣显邀请记者再去焦作,感受郑焦融合的强劲脉动。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长高建军
推进郑汴一体化助力河南更出彩
一城宋韵半城水,取月色几许,染得荷如许。如今的开封,一砖一瓦一胡同,一池一水一亭台,都蕴含着宋风宋韵。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开封与郑州“携手”走过了14个年头,14年,山长水阔;14年,日新月异,开封市在融合之路上,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又该走向何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大河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市长高建军。
开封发展“硬核”是机遇,14年间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增长了11.4倍。
“如果说到最重要,我认为是机遇。”提及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开封最重要、最硬核的动能是什么,高建军提到了“机遇”两字。
说到“融合之战”打响后取得的成就,高建军如数家珍:从年到年,14年间,开封全市生产总值从亿元到突破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亿元到超过亿元,增长了11.4倍。多年来,郑州开封两市共同努力、互补发展,郑汴一体化走出了一条规划统筹、交通一体、产业连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子,打造了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板块,拉动了两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一旦有了机遇,产业、基础设施等都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高建军告诉记者,在郑州大都市区规划中,给开封的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和创业创新基地、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
4大优势,助推开封快速发展
作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4个深度融合城市之一,开封有啥优势?
“在四个深度融合的城市中,开封可以说是一个被机遇和时代‘双垂青’的城市。”高建军介绍,开封距离郑州最近,且经过14年的郑汴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两市已经基本实现了交通、电信、金融、产业、生态和资源的“五同城一共享”,无论是区位,还是融合程度,开封都具有首发优势。具体来说,高建军帮记者总结了4大优势:
曾为北宋国都,一砖一瓦一胡同都有故事
高建军介绍,开封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优势。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尤其是曾作为北宋的国都,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开封一砖一瓦一胡同都有故事,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封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亿元,分别增长16.1%、24.6%,到开封旅游、过大年成为时尚,以文化旅游为带动的服务业发展潜力将得到持续释放。
距离郑州仅40多公里,郑汴港“金三角”架构初步形成
交通区位优势是开封的另一个明显优势。众所周知,开封距离省会郑州仅40多公里,郑开大道、郑开物流通道、郑开城际铁路以及正在对接实施的郑汴一体化“”工程中的“五条通道”,将开封与郑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封市尉氏县65平方公里纳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随着开港大道的建成通车,郑汴港“金三角”架构初步形成,开封与郑州、与港区的联系更加便捷,未来十年、二十年将成为拉动开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以水“润”城、以文“化”城
开封还具备资源产业优势。高建军介绍,开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四县一区均为粮食生产大县、畜牧生产大县,花生、西瓜、大蒜、菊花等特色农产品驰名全国。此外,开封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也是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开封市实施一大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写好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正在形成,更加有利于开封招商引资、发展产业。
重大发展战略于“一身”,是“1+4”建设体系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发展潜力方面,开封的优势也不可小觑。”高建军介绍,当前,开封发展面临着国家“三区一群”、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等诸多重大战略。开封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1+4”建设体系的核心区和先导区,省委、省政府优先推进郑州、开封深度融合发展,以产业带、交通网络和生态廊道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郑州大都市区见成效。自贸区开封片区累计新注册企业家,是挂牌前的22倍,累计完成税收12.4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自贸区正引领开封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开封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近两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就是召开全市转型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的日子,双月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把开封自贸区打造成为中部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
总量小、底子薄,新业态培育尚需时日
融合14年,发展14年,这期间是否遇到过“瓶颈”,如何打破“瓶颈”?
“开封优势很多,不足也有。”面对这个问题,高建军毫不避讳。他坦言,在融合过程中,开封的不足有3个方面,一是经济实力不强,基础弱、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不快,龙头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龙头企业还不多,新业态、新模式较少,调结构的任务还很重;三是民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高质量需求;
年将全方位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年,我们将全方位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高建军介绍,郑州大都市区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核心,既承担着支撑带动中部崛起、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大使命,又承担着引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任务,对开封的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今天的开封,已经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开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优势,实施生态、文化、创新三轮驱动,积极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持续推进郑汴一体化“”工程,高标准编制完成郑开双创走廊、沿黄生态带、大运河文化带等专项规划;全面推进自贸区开封片区“一心四谷两港”建设,推动中央商务中心成规模、健康乐谷出形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做实中关村智酷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绿地中部创客天地等创新载体,力争新打造一批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年入驻企业家以上。
支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大提升、大招商、大建设”行动,做好概念规划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在空间谋划、产业布局上向西拓展;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土地流转、收储以及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有序展开项目布局,实现高品质城市建设和高质量经济增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