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治医院 http://m.39.net/nk/a_8733712.html

推动粮食“三链同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回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始终萦绕在亿万中原儿女的心头,特别是年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牢记总书记重托,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万吨以上,年再获丰收,达到万吨,每年外调原粮及粮食制成品多万吨,成为全国5大粮食调出省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新时期,如何更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成为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河南发挥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总书记重要指示给河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河南这个粮食生产大省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让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年9月,在驻马店市召开的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要求,推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的发展,把“四有四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优质小麦要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年10月,在中共河南省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突出发展优质小麦,促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重点打造豫北、豫中东强筋小麦,豫中南和南阳盆地中强筋小麦和豫南沿淮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住耕地红线保粮田,提高土地质量拓产能,用好现代化手段增产出,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上展现新作为。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把“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作为十大重点发展举措的第一条;与之相配套,省政府印发《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坚持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全面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河南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转变。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战疫情”与“抢农时”统筹起来,主动应对、精准施策,战胜多重自然灾害,粮食再夺丰收,总产达到万吨,单产达到.7千克,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总产较上年增产万吨,占全国增产万吨的23.2%,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二、持续发挥优势,擦亮粮食这张“王牌”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全省2.48亿亩土地,其中耕地面积1.22亿亩,平原面积近60%,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在抓粮食生产上,着力发挥好以下优势。一是发挥条件优势。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尤其是小麦种植优势明显,在大约年前就开始了驯化和栽培,在春秋时期就建立了以精耕细作为代表的小麦生产技术体系,小麦品质优良,焦作、新乡等地的小麦可以直接作为周边省份小麦的种子。二是发挥产业优势。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和加工大省,小麦产量、加工能力均居全国第一,是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的领军企业及行业标准重要制定者,小麦产业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三是发挥政策优势。探索完善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省累计对个产粮大县发放奖补资金多亿元,向农民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近亿元,利用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小麦多万吨,发放农机购置补贴亿元。除省级层面设有“四优四化”专项扶持资金外,市、县两级财政也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加大对小麦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四是发挥加工优势。全省规模以上小麦加工企业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实现年营业收入亿元、利润亿元,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15.7%。三全、思念、双汇、花花牛、华冠、想念、华星等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五得利集团、华龙集团和克明面业等中外大型粮油知名企业纷纷落地;一系列适销对路、品种丰富、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走进百姓餐桌。五是发挥主体优势。加快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育,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近5.76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6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带动小农户发展的主力军。如:唐河县茅台有机小麦生产基地面积流转4.1万余亩土地,实行“公司+基地+村委+农户”联合种植模式,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协作管理”的原则管理,为农户提供种子、有机肥等投入品,指导农户集中成片种植,规范化管理,以高于市场价一倍左右的价格回收,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该公司也成为茅台集团10个有机小麦供应商之一。

  三、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一)注重产业谋划,着力延伸产业链。

  一是稳定产能保证产业链。坚定不移地守住耕地红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多重保护措施,严防死守耕地红线,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了耕地面积持续稳定在1.2亿亩以上。在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2亿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两区”划定任务,为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和生产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颁布实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推进依法投入、依法建设、依法管护,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75千克。滑县、浚县、许昌建安区、临颍县等打造集中连片核心区都超过30万亩。舞阳县泥河洼,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16万亩滞洪区变成了“大粮仓”,小麦亩均单产提高千克左右。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建设20项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水利投资.1亿元,出山店水库基本建成、前坪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完成80%以上工程量。

  二是建设基地夯实产业链。围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将豫北、豫中东划定为强筋小麦生产区,将豫南划定为弱筋小麦生产区。在3个适宜区内选择淮滨县、息县为弱筋小麦试点县,选择永城市、延津县、浚县、滑县、内黄县、濮阳县为强筋小麦试点县。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7,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59个,面积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91.5%,20万亩以上的县25个,30万亩以上的县10个;千亩以上单品种片区个,面积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93%。茅台、五粮液、旺旺、盼盼等全国知名企业在河南建设绿色生产基地。河南通过建立稳定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不仅能够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而且能够为小麦产业“三链同构”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打造龙头带动产业链。以规模以上面制品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重点是做到“五个突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农业产业链构建,在推动产加销各环节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上取得新突破。年,河南省规模以上面制品加工企业家,营业收入亿元,新增面粉生产能力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专用面粉产量两年提高4.9个百分点,方便食品、烘焙食品、调味品、速冻食品等快速增长。镇平县想念集团自建1.2成亩“想念农场”作为企业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以郭庄乡、侯集镇、张林镇、杨营镇、贾宋镇、马庄乡、枣园镇、雪枫办等18个南部平原乡(镇办)为依托,以订单形式规划建设3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向前延伸产业链,同时,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广适合本地区的优质小麦品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优质麦,既保障了粮源品质,又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四是培育市场延伸产业链。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坚持开放招商,近年来共有来自泰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1个国家20多家境外企业在河南省投资农牧产业,建成农牧企业35家,总投资达73.4亿元。益海嘉里、中粮、五得利、豫粮集团等大型用粮企业均与河南省签有长期购销合同。优质专用小麦订单价格高于普通小麦价格10%左右。地方政府普遍重视电商作用,永城市通过整合电子商务资源,建立物流中心、电商平台和服务网点,积极引导面粉食品企业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让优质产品上线销售。

  (二)注重创新引领,着力提升价值链。

  一是绿色推升价值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绿色安全、营养方便、质量效益,重点围绕肉、面、油、乳、果蔬五大行业,打造绿色原料生产基地,提高绿色食品加工比重。利用现有的财政扶持资金给予奖励支持,为食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有效保障,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快节水节肥节药,控制农业用水,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合理使用地下水,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使用节肥节药新技术,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抓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打造黄淮海西南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样板。依托集约化猪场,大力推广“百亩田千头猪”的康龙模式。

  二是特色提升价值链。以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不断增强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加快高端产品开发,生产多档次、多品种的高档及多维营养主食加工产品和休闲食品。例如,周口市支持面粉加工企业走高端差异化路线,避免出现面粉行业低价竞争的局面,积极培育引导雪荣面业、荷花面粉等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质面粉、全麦粉、高档专用面粉和功能性面粉;培育引导枣花面业、荷花面粉等面粉企业发展小麦淀粉、小麦胚、抗性糊精、谷朊粉等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小麦产品价值。漯河市临颍县拥有食品加工企业多家,年粮食总加工量达到万吨,直接盘活了周边20多个县(市)的余粮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休闲食品之都”,占据国内膨化、烘焙等休闲食品3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是科技支撑价值链。加快种业创新,立足打造种业高地,启动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研究应用,提升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能力,加快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推广,小麦、玉米等育种创新水平全国领先。强化科研创新应用,坚持把科技作为粮食生产的潜力源,持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统筹各类农业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立大联合、大合作的农业科技发展新机制。建设26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开展农业科技联合攻关,8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3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2项。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组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创新研发出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超大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等,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机推广应用,推动河南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截至年年底,全省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6万台、联合收获机械28.3万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四是精深加工创造价值链。积极开发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产品的有效供给,延长小麦产业链。商丘市坚持“精深加工产业化、主导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差异化”,通过严选优质粮源,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打造高端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小麦产业价值链,部分企业原来加工普通面粉0.5千克赢利2分钱,毛利率大概在3%~4%,现在用当地的优质小麦加工面粉做面包和蛋糕,毛利率在30%以上。唐河、镇平及叶县等豫南地区大力支持引导骨干企业发展专用粉、强化粉、预拌粉等小麦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开发营养挂面、果蔬挂面、杂粮挂面、小麦膳食纤维等中高端面制品,构建“小麦—优质面粉—中高端面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产品链。

  (三)注重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供应链。

  一是社会化服务保障供应链。强化社会化服务,为粮食生产供应链提供基础设施建管服务、技术推广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信息服务、政策和法律服务等,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如产前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耕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配套的社会化服务能够为小麦供应链保驾护航。围绕解决融资困难等实际问题,成立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全省21.7万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经营能力。安阳市采取政府购买“航空植保统防统治服务”的方式,统一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安阳航空植保、标普农业、丰之保等航空植保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出动近千架植保无人机,在全市8个县(市)区同步开展航空植保统防统治。在8天时间内,完成60个乡镇(办事处)的.6万亩小麦航空植保统防统治作业任务。漯河市郾城区制定了“九统一”服务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价格等,为从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者提供了一个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环节的服务链。

  二是订单生产引领供应链。持续强化订单生产,遵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市场化原则,推动建立健全涉及政府部门、农户和粮食企业的新型粮食产、购、销衔接的订单农业生产方式。通过订单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助力农民增收,保证订单农户的利益;有效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培育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为粮食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粮源,从而增强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唐河县形成以茅台酒等高端白酒为代表的“农民—基地—烘干—仓储—物流—白酒企业”订单式小麦供应链,订单需求引领了优质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安阳市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已达80万亩,订单率80%。安阳康亿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优质小麦1.4万吨,普通小麦5万多吨,来自基地的原材料占74%,促进农民增收多万元,带动县域和周边4.5万农户,带动农田面积13.4万亩。

  三是供销对接畅通供应链。粮食供应链有其自身特性,加工企业生产是连续性的,收购却是季节性的;粮食生产是地域性的,消费却是全域性的;粮食生产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消费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要求粮食商品产出以后,必须在保质期内及时流通。只有供销对接顺畅,充分发挥展会、粮食交易市场、现代物流体系及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作用,才能确保粮食产品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分别是全国第一家粮食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制订了全国第一部规范化的粮食现货交易规则和商品期货交易规则,对完善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镇平县积极实施“互联网+”粮食行动,利用阿里巴巴、“老家镇平”等电商平台,加快粮食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直营店、旗舰店等拓展市场,扩大销量,提高知名度,实现企业增效益、农户有收益。年,全县电商交易额亿元,增长43.8%,成为全国电商百强县、全国电商扶贫百强县。

  四是转型升级丰富供应链。以“四优四化”为导向,着力抓好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小麦经济,以强筋、弱筋为重点,突出抓好优质小麦生产;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提升粮食加工业水平,丰富面制品供应,着力开发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等,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全省突出抓好种好、调好、管好、防好、收好五个关键环节。年,4万亩夏收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90%,实际售价比普通小麦每千克高出两角钱,实现了优质优价。淮滨县立足本地产业优势,整县制发展弱筋小麦产业,弱筋小麦播种面积达到60万亩,年产量20万吨,产值超5亿元,发展规模以上专用粉加工企业6家,食品加工企业6家,弱筋麦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构建了弱筋小麦—低筋面粉—烘焙食品—工业化主食精深加工销售的粮食供应链。镇平想念食品紧盯市场需求,精准分析消费人群及其需求,在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开发上下功夫,不断推出私人定制面、小龙虾面、月子面等特定产品,开发了杂粮飘香、麦胚、有机等9大系列多个单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牢固树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一是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二是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在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三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河南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