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编者按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刊发报道《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披露4名解放军官兵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卫国戍边牺牲全过程。其中,河南两名儿郎: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的肖思远、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的王焯冉赫然在列,并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河南青年时报社派出9名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前往肖思远的故乡新乡延津、王焯冉的故乡漯河黑龙潭镇,先后采访了烈士生前的亲朋好友,真实再现了英雄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描述了其性格养成过程,回忆了他们牺牲的经过,整理出十万字长篇报道作品《巍巍喀喇昆仑》,并于今年3月份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恰逢《巍巍喀喇昆仑》一书上市面向更多读者之际,特分享两篇记者采访手记和一篇总编手记,进一步铭记英雄,学习英雄。(下文为总编手记)

《巍巍喀喇昆仑》

“我是焯冉妈妈,你不知道,焯冉已经牺牲了!”

给儿子的朋友发出这条信息时,儿子已经牺牲3个多月,但亲手打出的这些话,无疑仍是一字一锤,重重砸在杨素香的心底。

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挑衅。23岁的戍边战士王焯冉,拼尽全力营救战友,永远倒在了加勒万河刺骨的激流中。

谁也不知道,英雄的母亲会有多少次在梦中被冰冷的河水浇醒,但她的骄傲也那么真切。焯冉74岁的奶奶问起孙子,杨素香就认真地回答,别担心,咱孩子在前线为国家效力,还立了功。

同样的话,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土城王村的乡亲们,对奶奶说到现在。村里那个最羞涩的孩子成了戍边烈士,全村人又惊,又疼,又自豪。

土城王村并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多年前,先民们在这里烧陶筑屋,那是仰韶的文明之光。村子向西50公里,有贾湖遗址,向南10公里,则是许慎故园。多年前,岳飞在郾城大战金兀术,史称“郾城大捷”,那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民族战争。

似是偶然,实则必然。见证了华夏文明绵延赓续的古村落,终将养育新时代的赤诚之子。

从土城王村驱车向北多公里,就是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延津,地处黄河故道,关羽曾于此斩颜良、诛文丑,曹操也在此火烧乌巢。如今,这片英雄征战地,又添新传奇。

村民肖胜松家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青年英姿俊朗,正是肖家长子肖思远。与焯冉一样,思远在对外斗争中用身体替战友挡住石块、棍棒,直至壮烈牺牲。

肖家的老奶奶,至今仍会端着一碗孙子爱吃的凉拌炸豆腐,坐在黑白遗像旁,一口一口地喂那个再也回不来的孙儿吃。

家里最懂事的孩子战斗至死,这样的场景,黄河岸边这户普通人家至今仍不敢想象。老人说:“奶奶心疼,奶奶巴不得替他疼。”但这位经历过苦难的坚强老人又说:“我孙子是为保家卫国牺牲的,那种情况下,他就必须向前冲,不能往后退。我孙子做的是正确的事,光荣的事。”

这就是中原,这就是黄河。这里生活着质朴的人民,这里也流淌着黄河的血脉。

从青涩的少年,到宁流鲜血不失寸土的戍边烈士,那段属于王焯冉和肖思远的成长时光里,浸润着古朴敦厚的中原之风,更发酵着英勇无畏的民族之魂。从黄河故道到西北边陲,从厚土中原到巍巍昆仑,他们在黄河水的哺育里长大,又用生命诠释着百折不屈的黄河精神。

他们是中国的英雄,他们,更是黄河的儿女。

年2月19日,英雄的故事首次披露,青山含泪,举国同悲。《河南青年时报》采写《王焯冉牺牲全村瞒奶奶8个月》一稿,话题阅读量超3.3亿。《河南青年时报》的主办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高度重视,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元军亲自部署,要讲好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故事。

两路记者紧急出发,回到英烈生命的起点,回到黄河故道、颍水河畔,还原两位英雄的成长故事,书写新时代的黄河精神。

两段故事,一寸丹心。致敬英烈,构筑丰碑。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作者赵颖

编辑杨阳

校对王冰

审核田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