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哪最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作者供图,下同

文/马庆伟

“水有源,树有根。”追根溯源、不忘根本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特色,因而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成就了我国史学大国的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优良传统。国家有国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学校自然有校史。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校史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一种环境育人的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影响。其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积淀和创新校园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培养学生不忘根本的母校情怀和家国情怀;鼓舞师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挖掘校史文化意义重大。

年下半年刚调入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后,看到学校简介栏上写着:“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创立于年……”当时就很纳闷: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作为岐山县最大的初中,校史不至于如此短暂吧!年下半年,以郭玮明同志为校长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后,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以史育人的功能。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校史文化,郭校长嘱托我整理一下校史,以便在今后德育工作中开展校史文化教育。我深知校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便从两个方面进行这项工作:一是请教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岐山县楹联诗词学会等岐山县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前辈;二是查阅了民国24年版《岐山县志》、版《岐山县志》、版《岐山县志》、版《岐山县地名志》、版《岐山县教育志》、版《岐山县教育志》以及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等文献资料。终于基本上弄清楚了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前世今生”,现从三个方面将学校的来龙去脉概述如下:

一、学校现状

岐山县城北枕千山余脉,南临滔滔渭水,东依周原故地,西接雍秦旧都。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位于县城南大街,占地42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校内布局合理,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板块。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人,教师人,各类骨干名师60余人。学校按照“双高双普”要求,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地理室、舞蹈室、音乐室等“二十六室一部一中心”建设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校园绿化、硬化规划科学合理,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境优美。

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发扬“明德尚礼,笃行致远”的校训精神,秉持“制度管理,和谐相处、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按照“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思路,立足“一年夯实基础,两年稳上台阶,三年再创辉煌,打造区域名校”的总体目标,落实“学生有进步、家长有期盼、教师有尊严、学校有发展、社会有口碑”的具体目标,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文化名校”之路。从而推动学校走上了“自主教育、创新发展、全员管理、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

二、历史沿革

在概述学校历史沿革过程中,本着尊重史实的原则,在采用文献资料时,优先采用教育部门的原始文件,优先采用权威性最高的文献资料,优先采用时间最早的文献资料。并将尽可能引用史志文献资料的原文来介绍学校的发展变迁。

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现坐落于县城南大街原“文庙遗址”和“县学遗址”之上,其前身为“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位于今太平市中心,当时学制为小学五年,初中和高中各两年),民间称之为“塔寺庙学校”。其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道光九年(公元年)官绅捐资在县城太平寺内创办的北义学。关于之前的校史在版《岐山县教育志》页“岐山县西大街小学”一目中有较为详细记载。按照“优先采用时间最早、权威性最高的文献资料”原则,两者内容相同或者相冲突时,一律优先采用时间最早,权威性最高的文献资料为准,以版《岐山县教育志》为补充。

版《岐山县志》页载:“清道光九年(年),官绅捐资于县城太平寺内及县署东建北义学、南义学各一处”。版和版《岐山县教育志》均有类似记载。义学也称“义塾”,最先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立。义学是我国古代社会带有公益和慈善性质的启蒙学校,以地方官绅捐款、地方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为经费来源设立的童子蒙学,主要供乡里贫寒子弟免费上学。

版《岐山县志》页载:“光绪三十二年(年),本县改凤鸣书院为高等小学堂,南北义学为初等小学堂。”清末新政期间于年废除运行了多年的科举制。此后,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岐山县顺应潮流于年将北义学改为初等小学堂。

民国24年版《岐山县志》页载:“女子初级小学校于民三(公元年)在城内北义学旧址创办,民五(公元年)地方不靖遂停,至十六年(公元年)复在东街成立,十八九年(公元年、年)因旱停办,二十年(公元年)恢复设备,教授渐臻完善。”这则史料记载了县立女子初级小学校的创办以及变迁等情况。年,在太平寺北义学旧址(年北义学改为初等小学堂)上创办了县立女子初级小学。年,因地方军阀混战而停办。年,改校址在东大街恢复,名为“岐山县立女子小学”,时有学生60余名,校长为张幕天。年,因民国十八年大旱而停办。年再次恢复,改为岐山县女子完全小学,吴清文为校长。版《岐山县志》与版《岐山县教育志》均有类似记载。

版《岐山县教育志》11页载:“民国二十四年(公元年),岐山县女子完全小学由东大街迁至太平寺,称‘太平寺分校’。”“民国三十一年(年)……是年,岐山县女子完全小学改为岐山中学师范班附属小学。”页载:“民国三十年(年)太平寺佛教会创办的太平寺民众学校两个初小班并入女子完全小学,改建为岐山县立中学师范班附属小学,张伯华为校长,王政平为主任。”两则史料记载了:年,岐山县女子完全小学迁往原校址太平寺,并改名为太平寺分校。年,太平寺民众学校两个初小班并入后,又改为“岐山中学师范班附属小学”。

版《岐山县教育志》页“年岐山县完全小学一览表”第二栏为:城关区第二完全小学,位于城内西大街,校长为宋华安。页载:“年又改称岐山县第一区第二完全小学。年更名岐山县西大街小学,校长高志忠,教导主任王伯函,时有教师16人,10个教学班,名学生。”版《岐山县志》页载:“年秋,本县于东大街小学试行‘五年一贯制’,年后,西大街小学……也相继试行,不久即中止。年,小学一律改行五年制。”据版《岐山县地名志》记载,年下半年,岐山县西街小学和岐山县东街小学改为七年制学校,岐山县西街小学更名为“岐山县城关公社西街七年制学校”(小学为五年制,初中为两年制)。

版《岐山县地名志》页介绍“岐山县初级中学”条目部分载:“解放初名岐山县西街小学。年改为九年制学校(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年8月正式命名:‘岐山县西街中学’。年9月分出高中班设职业中学,初中班改名:‘岐山县初级中学’至今。”年下半年,全县学制改革(部分学校提前实行改革),小学改为五年制,初中和高中均改为两年制。年,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为小学至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版《岐山县志》页介绍“岐山县城关小学”条目部分载:“初为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年9月与中学部分设,定名岐山县城关小学”。小学部从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分出建校后,中学部更名为“岐山县西街中学”,由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组成。

版《岐山县志》页介绍“岐山县职业中学”条目部分载:“年改原西街中学高中部为职业部,年与初中部分设,名岐山县职业中学”。

年9月6日,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号文件《关于“岐山县高店中学”等更名的通知》决定将“岐山县西街中学”职业部与初中部分开,分别设立“岐山县职业中学”(为县属单位)和“岐山县初级中学”(为局属单位,归教育局管理)。岐山县西街中学由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分出后,再次分为两校即:岐山县职业中学和岐山县初级中学。

版《岐山县志》页记载,年8月3日,日本岐埠市长森南中学校长大野寿夫一行8人来岐山县初级中学访问。年5月,岐山县初级中学校长王昌明以宝鸡市友好教育团团员身份赴日本岐埠市访问,访问期间,岐山县初级中学与日本岐埠市长森南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年,岐山县编制委员会下发的13号文件《关于岐山中学等学校更名的通知》决定将“岐山县初级中学”更名为“岐山县西街初级中学”。

年12月,岐山县西街初级中学由县城太平路太平塔原校址迁往县城南大街岐山县高级中学旧址。

年6月12日,岐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的04号文件《岐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岐山县西街初级中学和凤鸣镇东街初级中学更名的通知》决定将“岐山县西街初级中学”更名为“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更名后仍为局直属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从清朝道光九年(公元年)算起到今天已经有年的校史了,可谓历史悠久。其间经历了:北义学(年)——初等小学堂(年)——岐山县女子初级小学校(年)——岐山县女子小学(年)——岐山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年)——岐山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太平寺分校(年)——岐山中学师范班附属小学(年)——岐山县城关区第二完全小学(年)——岐山县第一区第二完全小学(年)——岐山县西大街小学(年)——岐山县城关公社西街七年制学校(年)——岐山县西大街九年制学校(年)——岐山县西街中学(年)——岐山县初级中学()——与日本岐埠市长森南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年)——岐山县西街初级中学(年)——迁往南大街文庙遗址(年)——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沧海桑田,百年风云。百年来,学校在旧中国时断时续、蹒跚不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衰落和耻辱,同时也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复兴培养了一代代英才。百年来,学校在新中国化蝶重生、实现蜕变,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兴衰与民族荣辱同存,教育兴衰与国运紧密相连。

三、学校与“文庙遗址”和“县学遗址”

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原校址在太平路,年底迁校后,坐落于“文庙遗址”和“县学遗址”之上。由此与我国古代县级教育机构和县级学府紧密联系起来,可谓得天独厚,相得益彰。

在我国历史上,文庙的出现要比县学早得多,但两者往往比邻而建、相辅相成。后来,文庙与县学逐渐合二为一,演变为祭祀孔子、培养人才、宣扬礼教、引导风俗、教化百姓的县级官方文化教育机构。

文庙也称孔庙,最初是祭祀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场所。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强化,文庙逐渐演变为宣扬封建纲常伦理道德思想和培养封建社会人才的地方政府主要教化场所。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创立,随后出现县学。县学又称县儒学或学宫,是县级官办学府,一般依附于文庙,故又称庙学。宋元以来,县学逐渐演变为既是县级教育机构,又是官办儒学施教场所,还承担着祭祀孔子、教化百姓的职责。县学以祭祀孔子、培养人才、教化百姓为宗旨,设教谕和训导各一人,负责管理县内教育行政事物和儒学生员,兼管文庙祭祀和全县风俗礼教。

唐宋以来,县学与文庙逐渐合二为一,正所谓:“庙貌所以崇先师,学宫所以育英才”,文庙成为专门供县学生员祭祀孔子的场所。据岐山县民国24年和版《岐山县志》记载,唐朝武德初年,文庙始建于岐山县南城门内。武德四年(公元年)于文庙东增建儒学署(即县学)招纳生员学习儒家经典,时称学宫。当时有大成殿五间,学舍数间,金末毁于战火。元朝至元二十八年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元代建筑特点尚存。清末儒学属名存实亡。年秋,因大成殿大梁断裂而崩塌,随后被拆除。年夏,岐山县立初级中学在县城文庙内创立了,为岐山县高级中学前身。今天,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本着“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充分利用“文庙遗址”和“县学遗址”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地方传统优秀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区域名校。

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当一代又一代校友向外界传递着学校的风采,潜移默化中,学校的历史就已经沉淀。”我想,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也是如此。

在概述校史之后,说几句题外的话。首先向所有在我搜集整理校史的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师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此外,由于我个人学识水平有限,加之手头资料有限,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请不吝赐教!

年3月25日于学校

作者简介

马庆伟,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岐山县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主编有《魅力京当》一书,论文《从延陵季子言行举止看泰伯奔吴之遗风》被收入《浙江省吴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粹》中,论文《从西汉长沙王吴芮事迹看“让”之智慧》被收入《吴芮文化文集第三卷》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