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识戏,爱戏,也是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的。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村里演电影。那时村里演电影可不像今天这样几乎没人看――由于当时它基本上是村里唯一的娱乐项目,所以一听说有电影,人们总是奔走相告,像要见到远方的亲人似的。看电影的可谓人山人海,拥挤不动。小孩子们只要听说自己的村子有电影,及早就嚷嚷着妈妈做饭,吃过饭就去“占位置”,抬头一看,周围的房子上,甚至树上都会有人的,大伙儿都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呀!有的还去约上自己平时玩得好的小伙伴儿,把离家不太远的亲戚也喊过来。当然大人们也不例外,也是等着看呢!往往是这个村有电影,总会招惹得周围村庄的好事者前来“支援”,使得看一次电影像过一次年似的。有时候看一次电影,也许会跑七八里地的路程呢!听说有人跑了十几里地去看电影,结果呢,赶到了电影也散场了。跟放映员一说几个人跑了多远多远的路程,谁知道放映员就顿时被感动,大发慈悲,把最后一卷又重新放了一遍呢!但是,如果碰上霉运,可能就打空水网了。因为那时电力不足,停电是常有的事呢。比如说,有个村子演电影,刚演一会儿就停电了。人们等呀等,等呀等,眼看快十点了还没有来电的迹象,可由于是新片,人们都舍不得走。有个等得不耐烦的人就嚷嚷着对放映员说,“既然不来电了,干脆在喇叭上吆喝吆喝让大伙儿走吧!”(你说说看,没有电怎么能吆喝吆喝呢?这还成了当时的一个笑话呢!)还有个缘故,是放映机也可能出问题。有个村子一演电影放映机就出问题,往往是演到一半时机器就坏,修也修不好,并且也不止一次呢。所以人们就怀疑这个村子出邪气了,时间长了就说,xx村演电影是“三卯为定”。有时候跑几里地又扫兴而归,我们就会走一路,吆喝一路“渡江侦察记,咋来咋回去”……你看!说远了不是?!这不?学校因为村里有电影让我们放了一晚上假,看把我们高兴的!左等右等电影终于开始了,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呀!可原来是《朝阳沟》。刚开始觉得新鲜,看着看着就把我这么大的孩子们看急了,直叫骂——真烦人,说就说吧,唱什么呢!干脆就不看,往周围看人。看腻了想走又出不来,即便要尿尿也不能出来,因为周围都是“人墙”呀!只有硬憋着,等电影散场后一并解决。你想,憋尿久了再尿,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往往能尿了又尿不出来,越吃力越尿不出来。还有的时候那些来得晚的“存心不良”的人还制造恶作剧呢!他们拼命往里挤,里面的人要保持原位,就要抗争,就要往后抗身体。这样挤过来挤过去,有的人就出局了,还有身小力薄的就哭了起来,骂了起来……从此我就发誓:往后坚决不看戏!转眼就到了高中阶段。有一次下过晚自习,经过邻村时正好有电影。我们几个同学就相约看上一次,冒着第二天上学迟到的危险!问问别人,电影名字叫《李天保娶亲》,是越调戏曲电影!那就将就将就看一会儿吧。谁知道看着看着就被剧情吸引住了,一直到剧终还不肯离开。剧中人物各有千秋:张忠实嫌穷爱富,准备赖婚的“老鳖一”形象惟妙惟肖,是出色的丑角。二妮儿好像傻尔吧叽,被姑姑哄得神魂颠倒。还把发财心切,准备在张,赵两家的官司中大捞一把的县太爷,也刻画得活灵活现。其中的戏词更让人回味,真是一代代艺术家雕琢出来的精品呐。谁知道戏剧还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呀,我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大人们喜欢看戏了!这场电影让我又改变了对戏曲的认识,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心甘情愿地做了戏曲的俘虏。后来,我们王庄村开始重启古会模式。我们后王庄村和南边的前王庄村每年都要唱戏。因为在历史上我们属于同一个“王庄村”,后来才分开,所以两个村谁也不想落后,都想唱戏。有一年,前王庄村先唱戏了。我们没事做就前去听戏。那天晚上唱的是“哭戏”,记得好像是《三拜堂》,也许不是这名字,记忆模糊了。因为听得投入,完全陷入剧情中间,竟然把我听哭了,简直是泪流满面,一塌糊涂的。往周围看一看,哭鼻子抹泪者并非我自己呢!到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又转哭为笑,傻傻呼呼的……后来,我不知中了哪门子邪气,看书时,看到动情处就会哭会笑;看电影时,在别人还无动于衷时,我就满眼含泪,喉头作梗了;即便是听广播,也会傻哭傻笑……我甚至怀疑自己,泪点是不是太低了呀!有一次学校放电影,是国旗诞生的历史。不知怎么回事,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突然想起我们的祖国母亲所经历的无数的挫折艰辛、风风雨雨,也竟然泪如雨下!后来,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开始播放,那就一期也不想落下,即使隔过去,还要再看重播心里才好像得到了补偿。同时,周围地方电视台的戏曲节目也不想放过去——如原来浚县电视台的“黎阳春”,山东菏泽台的“乡村舞台”……只要是戏曲频道,能收到就要看。我简直就是一个戏迷了!……戏曲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呢?我想,首先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承和道德的传承。它教人弘扬的是真、善、美,批判的是假、恶、丑。其次,它的表现手法让人容易接受,往往给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像电影那样,把想象的也变成了画面。戏曲更含蓄,电影则直白。而我们一般人更爱含蓄美。第三,戏曲的戏词朗朗上口,易于被传唱。像《朝阳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一直被人追捧,妇孺皆知,个个爱听,甚至人人会唱,会哼出几句来!还有常香玉大师的“花”、“白”、“红”,现在不仅为大人们所熟知,连小孩子家也有不少人喜欢呐。第四,戏曲也会与时俱进,表现手法更加让人易于接近。如《倒霉大叔的婚事》。第五,……我好像说不完它的好处了,可能怪我对戏曲还是一知半解吧?我爱听戏!作者简介:侯清国,延津县丰庄镇后王庄村人。一直任教于后王庄小学。喜欢读书,爱好书法。不求闻达于天下,但愿快乐永相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