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改编于当代作家刘震云的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这篇小说记载了年的河南河南旱灾。据我了解,刘震云的家乡正是电影里主角们的家乡——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原著我并没有看,这部群像电影从多方面来拍摄这场灾难。从艺术性来说,或许这并不算一场十分优秀的电影,但我想它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01
灾民群像
图源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
同上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电影的开头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丘吉尔感冒……而没有多少人在意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
电影的叙事是从张国立所饰演的老东家(地主)范殿元的一家所展开的。旱灾、土匪、兵,让这个财主完完全全沦为一个真正的难民。儿子、儿媳、妻子先后惨死、女儿要求卖掉自己……他最后终于带着新生的孙子来到陕西,孙子死在襁褓里,而到了陕西的他们也将被赶回去。最后他往回走,继续逃荒的人就告诉他说,大爷,别往回走啊,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说,没想活着,就是想死的离家近一点……
星星(王子文饰演)是老东家的女儿,出来逃荒时她耍小脾气,说要去前线找同学。逃难初期,她喂猫吃饭,和周围的难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来,老东家的东西被国军洗劫一空,嫂子生产,需要补身体。她带了一路的猫,被煮了吃。老东家向她道歉,她面无表情的说,我也要吃肉。她撕下自己的书去烧炉子。在饥荒面前,知识是无用的。但荒诞的是,似乎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用处。星星主动要求老东家卖了自己,在挑选人略过自己后,她说我读过书,我是学生……于是买家选择了她,成为妓女后,老鸨对官员说,给你准备的是个学生……“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对应。
拴柱(张默饰)因为喜欢星星,忠心地跟着老东家。他在星星差点被国军掳走时,保护了星星。他把在外国人那里偷到的饼干送给星星,让星星把身子给他。但星星拒绝了,老东家承诺把星星嫁给拴柱。但星星最后把自己卖了。或许这里有爱情。老舍的《月牙儿》里说,她们有饭吃,吃饱了只好想爱情。在饥饿面前,星星是没有爱情的。拴柱的结局,我们后面说。
瞎鹿是老东家的另一个长工。他有一大家人,年迈的母亲,妻子和一对儿女。母亲在逃荒中病了,他要偷偷卖掉女儿,被妻子拦下来了。他和老东家、拴柱去偷外国记者的驴,在追驴的时候,看见国军在吃那头驴。他与国军发生了争执,被一个兵打进了热锅里,死掉了。我想这是人吃人的一个隐喻。
情愿把自己卖了也不愿卖孩子的花枝是瞎鹿的老婆。她为了两块饼干,要和拴柱上床。为了活下去,让拴柱和自己结婚,再把自己卖掉,让他照顾儿女。在荒地里互换棉裤或许是成为真正夫妻的一种仪式。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还有小安(张涵予饰),他不是难民,他是一个“中西结合”的传教士。他信仰上帝,以为人们可以通过信仰脱离苦难。他跟着灾民们传教,给死不瞑目的人念经、超生。无论他怎么歌唱,冻僵的尸体也不能闭上眼睛。
在日军轰炸时,惨绝人寰的大地上,他用经书捂不住流血的伤口,受难的人们也等不到上帝。他回到教堂,向神父诉说自己的疑惑。灾难掠夺着善良的人们的生命,而上帝却从来没有踪影。小安的痛哭是信仰的崩塌,那座坐落在中国河南农村的教堂在周围土屋的映衬子下,十分突兀且荒诞。在饥荒面前,宗教无能为力。
荒凉的大地上行走着灰色的人群,光秃秃的树木被撕下外衣,裸露着尸体。成群的野狗化作恶狼,撕咬着人的尸体。希望在哪里?没有回音……
02
饥荒之外
时值抗日战争,军队向灾区筹集军费,蒋介石在重庆日理万机。省长觉得他人汇报的每件事都大于这几百万人的性命。
虚伪、自私、狡诈,无数的丑态掺杂其中。
蒋介石每顿减少两道餐以支持灾区援助。
政府官员们各自为政,粮食分给谁?真正能落在谁的手上?
层层剥削、中饱私囊的政客们。枪毙只为演给人民看。
嘴里说着大荒之年不该这样的官员,欣然接受老鸨送来的曾是难民的妓女。当她说出自己吃太饱蹲不下来的时候,他是否会生出愧疚来?
放弃河南的士兵们在日军空袭后,抢走灾民的粮食,货车、还有女子。他们把枪对向自己的人民,是因为敌人在上空无法袭击吗?
发灾难财制出抗饥饿药丸的骗子……
无数的人,无数的面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后来,老东家说,这回他们说什么我都不会信他们了……
电影借两个外国人之口说,看不到政府对灾区的任何帮助,他们的仗打得那么烂,也不愿援助难民。
电影中的记者白修德,拍下了灾民的照片。将照片登上美国的《时代周刊》,并拿着照片去找蒋介石,希望他援助河南。
有着人道主义情怀的外国记者,远比那些官员更值得让人们感谢。在日军空袭时,白修德愤怒地对天空开枪。比起那些对人民开枪的国军,他更像中国人。
03
饿死鬼与亡国奴
上图均来源豆瓣
最后这里说拴柱的结局。答应做花枝儿女父亲的拴柱却在挤火车醒来后,却找不到了两个孩子。他带着女儿铃铛的风车去找她。却因为戴着捡来的国军帽子,被日军以为是士兵。
给日本人当厨子的老马,遇见了熟人想救下拴柱做个伴。但没想到一个日本军官看上了拴柱手里的风车。因为答应花枝要照顾铃铛,拴柱拒绝将风车给日本人。日本军官看似客气拿着馒头与他交换,拴柱扔掉馒头依然要拿回风车。日本军官将风车扔在火堆里,用军刀挑起馒头,命令拴柱吃掉。拴柱看见风车被烧毁,愤怒地扑向日本人。军刀穿过他的身体,老马满目血色。
旁边的日本厨子看状,用菜刀挑起食物喂老马……
因为国民政府没有积极救灾,日本人向灾民发放粮食。于是,一些灾民就成了“汉奸”。弹幕上有许多骂他们的言论,但我有些不忍心。朱自清因不领美国救济粮,被世人敬仰。这些灾民因为领了日本的粮食应该被唾弃吗?我没有答案。言而无信的政府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推向绝望,面对残酷的现实,生存的本能将他们趋向敌人。或许这正是老舍里《茶馆》所说的,我爱我的国,但谁来爱我。
我想,我可以很确定地说,在今日的中国,不会再有饥荒发生。在这里最要感谢的是前不久逝世的袁隆平爷爷。在有生之年里,或许我们不会感受到真正的饥饿,不会遇到真正的饥荒。但对于我们来说,历史上的每一次浩劫,我们都是幸存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