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扇、尖子号,论听还是大平调。”在鲁西南一带这首歌谣在一直传唱,说的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传统大平调,这种起源在黄河两岸、传承数百年、取材于历史、扎根在民间的戏曲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一代又一代戏曲爱好者去传承发扬,定陶范蠡大平调剧团团长刘现真便是其中一位。朴实善良的她却有着一颗不断追求艺术的赤子之心,她传承大平调已有30余年,于年正式成立范蠡大平调剧团,在刘团长的努力下目前剧团能演出传统戏二百余出,保留曲牌一百多个,是目前民间戏社中的佼佼者。
初闻大平调,梦想伴一生“小时候就喜欢听戏,经常拿着个小马扎,走上好几里地去听戏,经常听的有《红灯记》、《沙家浜》等戏曲。后来上学的时候就对音符特别有兴趣,在年我16岁高中毕业后,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唱大平调戏这条路。”刘现真一说到自己和大平调的故事,眼神中就充满了兴奋,“选择走这条路,是从小就有的梦想,当时家里还很反对,父母想让我完成学业再选择职业,但我感觉那是正值全国改革开放,我们的大平调也能借助时代的东风进行推陈出新,就想抓住这次机会,态度也很坚决的,最后家人也同意了我的选择。”从那时起,不到20岁的刘现真便开始传承大平调,到如今不知不觉已过去了40余年。因戏结缘,携手相传30载年,同样喜欢大平调戏曲的刘现真和王瑞廷两人因戏结缘,于当年喜结连理,两人携手共同传承大平调。王瑞延的父亲王汝成在年,因表演戏曲《百花亭三收何传庆》受到了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的亲自接见。父辈那代人的光辉深深地影响着王瑞延和刘现真,两人誓要把优秀的戏曲大平调发扬光大,时到今日,两人已携手传艺30多年,成为戏曲界一段佳话。
矢志不渝,誓做戏曲匠心人年,刘现真和王瑞廷经过多方努力,筹款一万余元创建了黄店大平调剧团。剧团成立以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夫妻两人都带着剧团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戏曲演出第一线,走遍全市各个县区,同时多次赴外省市演出,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年冬天下大雪,剧团在去河南演出的路上,舞台车坏了,车上二三十名演员用了一天也没有修好,最后还是在村里借了辆拖拉机才赶到后正常演出的。”刘现真眼中泛着泪光说,“当时条件不好,演员也跟着受罪,当时正值三九寒冬啊,剧团二三十人就那样挤着取暖在车上待了两天一夜,想起来心里都愧疚。”前期剧团效益不好的时候,刘现真常常自掏腰包,自谋发展,一次连过年都是靠当地镇政府救济度过的即便如此,两口子从来没有说过“放弃”二字,从作词到作曲,再到编曲,夫妻二人自编、自导、自演,一次次带领成员解决困难,走出困境。不忘初心,剧团迎来新发展年,在黄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刘现真和王瑞延正式成立了定陶区范蠡大平调剧团,当时两人心里都十分高兴,感觉剧团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剧团成立后,又正值“文化定陶”文艺汇演正式开展,剧团借助政策东风每年文艺汇演余场次,对大平调的传统剧目、曲牌、笛牌进行整体抢救性保护。刘现真两人也根据近年来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自编自导了《三代人》、《玫瑰缘》、《书记赞》、《移风易俗》、《路上》等新词新唱的优秀现代剧目,剧目主题鲜明,内容贴近身边实际,不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深刻反映党和国家实行惠民政策后发生的新面貌、新变化,反映了广大群众对这些惠民政策的拥戴。现在无论剧团走到哪里,前来看戏的群众都围满在台前。“每次演出看到前面坐满了乡亲们,不管再累演唱起来也是很兴奋,乡亲们的喜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范蠡大平调剧团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年4月,获得菏泽市好剧团银奖;年10月,获得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12月命名王瑞廷为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9月,在全省庄户剧团比赛中,获得全省“十佳优秀剧团奖”。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刘现真作为一名戏曲传承人,不忘初心,多年努力,让剧团不断取得新发展,也让大平调这一优秀传统戏曲不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周千清通讯员皇甫燕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