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

——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重要讲话精神纪实(中)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万川明柯杨栾姗侯皓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让在场的代表倍感温暖和振奋。

好消息长了翅膀,从北京飞遍中原大地。广袤的黄淮平原,田野里绿意勃发。尉氏县张市镇党委书记杨民强站在五年前总书记视察过的麦田,心潮起伏,久久难平。

“五年来,张市镇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广一年三熟、四熟间作套种,土地产出效益成倍增长。”杨民强说,“这五年张市的变化太大了,走上致富路的乡亲们真想让总书记再来看看如今全新的张市。”

与杨民强一样有一肚子心里话想对总书记说的,还有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许宏宴,“全力打造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郑州机场已经跻身全球货运机场50强。”

还有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刚,“盾构机主驱动电气系统全面实现了国产化,我们正在加紧建设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智能化盾构装备产业园。”

还有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海淘不用等,现场提货走,我们致力EWTO规则创新,在全国首创了O2O现场自提模式。”

……

五年来,总书记的关怀支持、亲自擘画和悉心指导,始终是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话语,都牢牢定格在1亿中原儿女的脑海里,深深镌刻进河南的发展史中。

五年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把打好“四张牌”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次产业都取得长足进步,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

2月26日,春风吹拂下的焦裕禄干部学院,正在举行一场“三农”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王国生与县区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青年创业者、涉农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起,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畅谈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气氛非常热烈。王国生语重心长地对与会人员说,“我省是农业大省,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对于“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王国生书记在去年10月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纵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贫困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党正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夺取了政权;我们国家正是有广大农民的默默奉献和巨大付出,才奠定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坚实基础;我们正是依靠农业这个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才生生不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抹去祖祖辈辈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兴豫之本则必在农。河南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上,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五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求,河南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探索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

鹤壁市浚县水润田畴、物阜粮丰,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而今天的浚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力度,已经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和“六统一”作业模式。浚县伟一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周位起说,“我们这多亩地,自动化喷灌,自走式打药,耕种都用大型设备,地里有三五个人就能完全操作过来。”全国成方连片面积最大的“土地平整肥沃、基础设施完整、农机装备齐全、技术服务先进、绿色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就在浚县。

像浚县这样藏粮于地的示范区,在河南遍地开花,全省万亩高标准粮田筑牢了“中原粮仓”。

延津县小潭乡新堤村,不少农户在播种小麦时会预留一些空地,来年开春,在预留的背垄里,中间种一行西瓜,两边栽上辣椒。

小麦收完,再种一季玉米,从而实现一年四熟。村民李红军说,这种间作套种方法让小麦的“边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分蘖充分,穗大粒多;透光好,籽粒饱满;不容易倒伏,病虫害发生率低,保证了粮食产量。

像新堤村这样藏粮于技的科技示范村,在河南比比皆是,“一年四熟”稳住了粮食产量。

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的优先地位,河南出台了全国首个高标准粮田保护地方性法规,从法律上规定高标准粮田只能用于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有效解决“非粮化”问题,为高质量粮食生产“护航”。粮食产量连续13年超过千亿斤,中国人的饭碗里盛上越来越多的“河南粮”。

中原熟,天下足。五年来,河南立足于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和任务,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以占全国1/16的耕地,贡献了近1/10的粮食、超过1/4的口粮,不仅养活了1亿河南人口,每年还外调亿斤原粮及其制成品,担负起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

调整农业结构,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

“俺家的花生口感香甜,小粒‘珍珠’花生适合烘焙,用来做零食;大粒‘胖头’花生能用来榨花生油。”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村民代莲叶笑着说。啥是“珍珠”?啥是“胖头”?代莲叶说的是她家种植的优质花生“豫花6号”和“云花86”,“珍珠”花生小果型、粉红色,最受零食加工企业厚爱;“胖头”花生荚壳厚、籽粒饱满,花生油加工企业抢着要,两者每斤比普通花生收购价格至少高两三毛钱。“你知道‘珍珠’‘胖头’为啥身价高?市场需求大,自然就贵了。”兰考县农业局副局长胡永博插话道,尤其是“云花86”花生,过去咱省里做花生油要从外省买花生,现在外省食用油加工企业来兰考抢花生。

精耕细作“中国粮仓”,延伸产业链。河南正在实现农产品既高产,又能多赚钱。

走进三全食品度透明化工厂,隔着玻璃墙看去,汤圆、水饺、粽子、芝麻球、小笼包在流水线上滚滚而来,按照口感依次进行不同规则、颜色的外包装……一目了然的现代化、智能化生产能力令人震撼。“三全食品已经远销欧美多个国家,下一步,我们要做全世界的速冻食品厨房。”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说。同样,在郑州经开区双汇工厂,3D智能成型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人上下挥动手臂,培根、火腿、香肠自动切片包装成型,运往全国各地商场,消费者装入购物车后,回家端上餐桌。

一站配齐“国人厨房”,提升价值链。河南已经把农产品加工业做成了全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五年来,河南坚持强农业,从发展大宗普通农产品向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蔬果的“四优”转变,因地制宜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四化”发展;坚持兴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涌现出双汇、三全、好想你、信阳毛尖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全国市场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产自河南,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一二三产业联起做、融起做,河南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蝶变,华丽而精彩。

“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珍贵的‘三农’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提高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加强产销衔接,加快转型。同时将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在代表团审议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这样说。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过半“乡下人”变成“城里人”——

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是制约河南发展的症结所在。五年来,河南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让更多村民成为市民。

五年前,王银花从老家内乡县师岗镇到郑州打工,从纺织厂干到富士康,始终有一个梦想让她神往,就是要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从促进“三个一批人”进城落户的体制,到“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的机制,河南多策并举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如今,王银花们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教育、基本公共就业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就业有培训,生病有医保,子女也实现了就近入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一张证件变市民”。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河南遵循规律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赶路”是周琛琛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这位22岁的姑娘是新郑市薛店镇常刘村人,两年前来到郑州市区一家商场上班。她每天晚上乘坐地铁2号线从郑州市区赶回家,次日一早再赶往郑州市区,遇到春播秋收的时候,还可以请几天年假回家帮忙。高铁、城铁、地铁的交通一体化推动“双城生活”:到郑州工作,“待遇高,机会多”;回小城安家,“守着父母,伴着山水”。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条铁路跑城乡”。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四铁”联运,加速省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

“看看我的新家怎么样?”每当有人来到李新伟家时,他总喜欢“炫耀”一番。从栾川县大山深处搬到县城社区,没花一分钱,就分到一套平方米的楼房。从“平房”到“楼房”,透出伏牛山深处一个农民家庭的命运变迁。离栾川县公里远的省会郑州,一场宅基地复垦券拍卖会正在举行,房地产企业竞相购买复垦券,总成交额超过9亿元,筹集资金全部用于易地扶贫搬迁。

用足土地增减政策,“一亩土地两挂钩”。探索实施“宅基地复垦券”全省公开拍卖,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搭建起城市反哺贫困农村的桥梁,实现搬迁农户土地权益最大化,26.03万住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地区的贫困人口告别大山深处。

到年年底,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昔日传统农业大省实现了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转变,而且这一转变的速度正越来越快。这是河南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为河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澎湃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习近平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制造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河南这些年来始终不变的目标追求。

2月26日至27日,在全省上下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之际,济源、焦作、鹤壁的几家智能化工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进车间、看流水线、了解管理终端、询问物流配送,非常认真仔细。原来,这些客人是参加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的领导干部们。省长陈润儿一路观摩一路点评,他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具有河南产业特点,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路子。

调整存量,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五年来,河南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应以变革、创新和融合为特征的制造业发展趋势,坚持以创新驱动作为根本路径,补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完善产业体系,挺起河南工业的脊梁。

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是河南在制造业转型发展中大力实施的“三大改造”,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三大转变”的重要抓手。

——绿色改造,提高经济“含绿量”。安阳钢铁集团公司8号焦炉前,50多米高的烟囱上没有“冒白烟”。这座焦炉底部安装了净化塔,采用的是焦炉活性炭干法脱硫脱硝净化技术。该项技术被中国金属学会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在唐山东海、凤宝特钢、武安裕华等国内多家钢厂投入使用。“越早达到环保目标,企业越早受益”,这是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利剑一直秉持的理念。据估算,仅焦炉活性炭干法脱硫脱硝净化一项技术,每年就能给安钢带来超过10亿元的收入。

——智能改造,提高经济“含金量”。走进河南能源三门峡戴卡轮毂有限公司联合车间,仿佛置身一个“机器人的世界”,这里有46台机器人、台机械手。繁忙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几乎见不到操作工,一只只银白色的轮毂在机器人手中上下翻飞,识别、打孔、刮边、喷涂、扫码出库。机器人最高可以降低多少劳动力成本?“拿1个人的工资,干14个人的活。”公司新厂机加车间主任莫振江形象地说。

——技术改造,提高经济“含新量”。焦作风神轮胎生产车间,每个轮胎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芯片。可别小看这个芯片,这是企业长期致力技术研发升级的结晶。有了它,轮胎就“提质”为数字化智能轮胎,客户可以随时了解胎压、温度等重要参数,还能实时传输到风神网络系统,可追溯、可监测、可预警,成了轮胎市场上的“爆款热销品”。

而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也最高的转型之战在国企领域展开。河南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的能源化工行业,年6月21日,河南全面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制定了一年“前哨战”、一年“总攻战”、一年“扫荡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五个全面”目标,突出“四项改革”重点,达到“三大目的”,河南的国企改革奔着问题去,冲着难关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年,26户省属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利亿元。“三煤一钢”等重点工业企业一举扭转了连年大幅亏损的局面,创近五年最高水平。

优化增量,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新兴产业之“新”,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河南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统筹实施10个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加速推动河南制造业“变道超车”的重要载体抓手,努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把开放合作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路径。银隆新能源洛阳产业园联合厂房1号车间试运行,一辆辆新能源整车相继下线,时尚大气的新车极富现代感。该项目是洛阳市近年来引进的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重点项目之一,把豫西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同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一样被纳入河南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一共有10个。这其中既有河南省具有较好基础的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环保装备和服务,具有一定基础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等,还有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产业。它们正在重新构筑河南的产业结构图。

——把市场牵引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独角兽”企业——APUS公司在郑东新区设立全球第二总部,通过“北京+郑州”双总部模式,将郑州总部建设成为APUS生态平台的重要节点。依托河南的人才资源进行创新研发,郑州总部将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包括新闻聚合、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在内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河南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风口”,充分发挥海量数据资源和巨大应用市场的优势,通过示范应用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努力成为中西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把生态构建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鼓励省内院校设置汽车电子相关专业”“积极申办‘中国手机设计大赛’”“推动河南移动、华为与郑大一附院国内首批5G医疗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支持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环保龙头企业合作,开设相关专业或方向,建立实训基地”……河南根据10个重点培育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平台建设、人才引育、企业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举措,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转型发展方向前进。

创新驱动,厚植沃土广揽天下英才——

五年前的那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兴致勃勃地登上一座85米长的盾构机装配平台控制室察看。他谆谆教导现场的干部职工们,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近年来,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河南主动对标先进、营造创新生态、集聚高端人才,发挥更大引领作用,推动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及先进成果花落中原。

——营造创新生态,提升“软环境”。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平方米的超净间,美国光学领域资深专家彭先兆正在精密试验台前指导工作人员检测产品样机,他所带领的团队已完成世界最先进的眼科OCT样机,填补了我国在高端OCT影像领域的空白。“洛阳创业软环境一点不比国内一线城市差,对创业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甚至大过不少沿海城市。”彭先兆说。如今在洛阳,不仅有“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行业顶尖项目还可通过‘河洛英才计划’申请至少0万元的扶持资金。

——集聚高端人才,改造“硬条件”。科技的竞争,产业的集聚,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等地市纷纷发布“招贤令”、抛出“橄榄枝”。为加快发展、集聚人才,高校、医疗等领域也都拿出最大诚意,通过制定薪酬待遇、个性化定制等方式,让政策红利快速得到释放,一批高端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形成天下英才聚中州的喜人局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聂毅是奔波在京九高铁线上的“双城专家”,她的新职务是该所郑州分所副所长,正与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青蒿素低能耗提取工艺开展合作。“‘北京智慧’加上‘禹州工艺’,天源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聂毅充满信心地说。

就在本月1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全省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总户数突破万户大关,河南由此迈入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第一方阵,稳居中部首位。而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也达到46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

年4月13日,北京,春暖花开,外交部南楼“蓝厅”,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携手让河南出彩”为主题的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吸引了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出席。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说:“今天的主角,是中原大省——河南。”

在致辞中,王国生书记用三句古诗热情地向世界宣介河南。他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说的是昨天的河南历经沧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今天的河南生机盎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预示着明天的河南会更加美好,引得与会嘉宾对既古老厚重又生机勃勃的中原悠然神往。

面对“一带一路”这张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河南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求真务实的作风,扩大开放的魄力,打通“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推动五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力,不断增强中原腹地对“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总书记当年殷切希望河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五年后的今天,河南已经同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家世界强企业在河南落户。河南同世界的联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而高效。

四条“丝路”扩大开放——

中国商品要走出去,世界商品要走进来,首先要有便捷的物流通道。河南充分发挥“中国交通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推动局部优势、单一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国际西货站,一架喷涂有卢森堡货航标识的波音-8F货机正在装载货物。“整个货舱的苹果手机货值,相当于一架波音-8F货机的价格。”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超说,卢货航货运量每年增长幅度在40%以上,形成“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以郑州为中心的亚太集疏分拨基地的地位日益稳固。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国首条按“”监管方式“阳光清关”的中欧班列——中欧班列(郑州)“菜鸟号”整车待发,实现商品进入欧洲的“秒级通关”。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说,从“有去无回”到每周“去四回四”再到如今的每周“去八回八”,中欧班列(郑州)是中欧班列中率先实现高频次往返满载、均衡对开的班列。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1分钟就能将‘海淘’商品拎回家,连出境游的飞机票都省了。”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全球首家跨境零售O2O现场提货店,河南保税集团全国“三个独创”的“”监管模式、“秒通关”通关模式、“海淘不用等、现场提货走”销售模式,让慕名而来的众多消费者就像走进了“世界的百货商店”。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这批重达吨、货值万美元的34个40英尺集装箱来自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到达宁波舟山港后,将分批搭载远洋航线,最终到达欧洲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等主要港口。”宁波兴港海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宇飞说。黄岛港、连云港、天津港、舟山港……来自郑州的海铁联运班列数量越来越多,全年超过班。

“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力,河南成为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形成高质量发展国际多式联运的新优势,加快链接全球经济资源。

战略叠加托举开放——

站在全国版图上看中原腹地,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正在交汇叠加。河南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突破口,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把自身发展放在国际发展大势中去思考,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放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去谋划,实实在在显示出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战略叠加在河南真正发挥出了1+12的效果。

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球每销售7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产自这里;

郑洛新是三个昔日互帮互助的“好邻居”,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平台上变成亲密无间的“一家人”,从“蛟龙”探海到“神舟”翱翔,都闪现着三地的智慧之光;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入驻企业和注册资本在同批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

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破解政府监管难、企业经营难、消费者维权难“三难”问题,业务量保持全国领先;

华为、甲骨文、UU跑腿、浪潮在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里驾“数”腾“云”,用5G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航空”“自创”“自由”“跨境”“数据”……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的五个国家战略,在中原城市群的综合载体里联动发展,推动河南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改革创新助力开放——

“在河南投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中部融合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永感慨地说,“好多跟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只登录河南政务服务网,就可以一次办妥。”在此之前,他在家里轻点鼠标、登录网页、填写资料,只用了3个小时,就拿到了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

这主要得益于“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许多程序和环节都实现了优化,相比以前的线下审批就快多了。“‘最多跑一次’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要争取让群众能不跑就不跑,实现‘零上门’。”省“放管服”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本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河南省年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陈润儿省长明确要求,以建设市场化、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目标,把河南打造成全国营商环境新高地。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之河南,必然是一个发展质量更高、发展环境更好、微观主体更有活力、创新创业激情更加高涨的河南。

“希望河南的同志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这是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寄予河南的殷切期望,更是河南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一亿勤劳聪慧的中原儿女,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用奋斗和实干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新篇章!(来源:河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