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寇振朝老师是河南汲县师范学校的一名中师生。年,他考上中师,毕业30多年来,对中师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怀念。寇老师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关于汲县师范的回忆文章。今天,经寇老师同意,《中师生》选编几篇,与天下中师生共品当年岁月稠。)
一、
流年似水,不觉三十五年过去了,那年轻的故事仿佛还是在昨天,可蓦然回首,发生故事的人已鬓角微霜。虽如此,但记忆参加的那唯一一次中考的点滴往事,依然清晰。
我初中毕业是年,随即参加中考。考试是在我乡的丰庄高中进行。丰庄高中其实是在离我村一里地的寇庄村。时间是7月6日和7日两天。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综合、史地政综合。考试那天,我们那一班的学生就步行至考点。好像也没有老师怎么组织,我就学的后王庄初中五个村的学生怎么便利,就怎么到考点。也许是时代吧,老师也没有如临大敌地声嘶力竭地进行安全教育,就让我们这群农家野孩子,自由地去进行考试,与平时自己学校考试也没什么区别。
我在班里还算得上成绩好的学生,但有点调皮,喜欢做小动作,时常小违反课堂纪律。站办公室是经常的事情。集体会上被校长点名批评,请家长到学校帮助我进步,也屡见不鲜。但我胆子不大,也怕老师,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肢体或语言动作。可能是因我成绩好点吧,班主任总是为我网开一面。说我的成绩好,其实是哪一科也不突出,还有惨不忍睹的科——英语,中考前三次摸底英语成绩最高45分,最低29分。照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跃出农门,跳过龙门的。教我化学的德高望重的席老师曾当面对我说:“就你这样的成绩,是不行不行地”席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桃李满天下。当时的我,听到这句话,对老师下的定语不敢反驳,但心中有点不服气。我有个特长:记忆力好。那时也不搞所谓的素质教育,中考题也没有这么多的创新意识和深刻的逻辑思维。经验丰富,善于总结的老师常常拟定出的中考猜题,还往往与命题老师英雄所见略同。英语呢,新乡市有个白皮的复习资料,据说是为命题而编的。于是,我就充分展现出我的特长来:背、背、背。离中考还有一个月那段时间。我是废寝忘食,心无旁骛,端庄郑重。不违反纪律,只有一个动作,大声背书。因声音嘹亮,怕影响花季少男少女,多次被老师格外开恩,礼送到外面背书。我愈发声音高昂,心中亢奋不已,读书的琅琅之声,惊诧校园所有或安静或恹恹欲睡的物体。老师对我这一行为倒很赞赏。没有因我的声音过于喧嚣,而有微词。一贯严肃的班主任王老师,喜欢我的数学老师——丰老师还时不时的鼓励我几句。更使我心潮澎湃,英姿愈加勃勃。
就这样,一天天迎来了考试。我也没有背多么重的心理负担,还很轻松地走进考场。记得第一科是语文,我答完卷后,还心里想着,这就是中考,我考中师中专呢。考上那当然好了,万一考不上,也没关系,上高中考大学去。考文综那天,本来分钟的考试时间,我60分钟就交卷了。惊动了在考场守望的班主任,被批评了一顿。我最害怕的英语,硬是凭着我囫囵吞枣的记忆,答满了卷,自我感觉还很良好。
20天后,中考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不好不坏,.25分,四舍五入.3分。除了生物地理考得优秀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分数较好。早交卷的历史、政治有点差。我的天敌科英语,居然考了66分。从没及格过的我,硬是凭着背背背的杀手锏大幅度提高了成绩。超过了中专中师录取线12.3分。当学校李主任告诉我分数并且说我过线了时。我还很平静,没有怎么或许也不知道怎么欣喜。化学席老师说:“考得不错,不错,当时要不是我激你一下,哪会有这样的成果。”我想想,也很认可。
就这样,年那年,我参加了中考,并且没有大的感觉考上了汲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小学教师。一直到今天还算得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了32年。我想:人生没有什么必然。有的是偶然。每个生活选择或者过往,一念间是主观的,以后都是客观的。就像《西游记》里的唐长老和孙猴子所说,这就是定数。(《寇振朝:那年,我参加了中考》)
二、
三十五年前,清晰记得是年的11月19日,考上师范的我兴高采烈地乘车来到离家五十里的汲县城,开始了三年的师范求学之旅。
汲县,虽是一小小县城,但在中原地区是声名远播的文化名城。它古称卫辉,明潞王被他同母皇帝兄神宗封藩在此。历史古迹颇多,望京楼,比干庙,民国总统徐世昌府,孔子击磬处等都是汲县城的旅游文化宣传名片。
汲县师范学校位于贡院街,在小城东郊一条窄窄的街道上。学校大门是明代建筑,显得古朴而庄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红色大字镶嵌在大门的上方,体现出鲜明的历史色彩。
大门门洞里铺着一米见方的青石,走在上面,感觉十分清凉和舒适。走过门口不远,靠东侧长着一棵桧树,据说树龄与学校的建校史一样。桧树也是四季长绿,与松柏相同,叶子呈针形。树干有些倾钭,树皮龟裂,不是那么漂亮的滑润,见证了这所古老学校的沧桑变迁。
就这样,这棵老桧树,一年又一年,平静而幸福地送走一届又一届年轻的师范生,奋斗在共和国最需要的岗位。又欢快而饱满地迎来一位又一位少年才俊,引领他们学会德高为师,行为世范。
我被分到了班,班主任是张元庆老师,戴着高度近视镜,举止言谈很是儒雅。不由得让人顿生好感,张老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优良的作风。
整个师范学校老师群星闪耀,名扬省市的优秀老师也随处可见:操着江苏口音,思维清哳,逻辑性超强的彭老师;慈眉善目,细心呵护学生的刘老师,性格开朗,经常笑意盈盈的段老师,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对于我们这些离开家乡的十五六岁少年,深为能聆听到诸多名师大儒的教诲而幸运。
由此,在这座古老的小城,开始了三年自由而浪漫的求学旅程,也演绎了许多让人永志终生的美丽故事。
师范生活有时也会单调的。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后,就有个较长的课外活动时间。有专长的学生练琴,打球,学画画。我呢,没有什么特别爱好的,无聊之余,就只有去看书。
学校图书馆倒是有丰富的藏书,二十六个大写字母排成的书目,整齐的密密麻麻,对于我这么一位从乡下初入小城的少年来说,见到乡村所没有的图书馆,别有一种欣喜的感觉,每当借到一本书,真如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
可图书馆因工作人员少,或担心工作量重,是不肯让学生多借的,就规定一星期只准借一次,每次借一本,还要凭借书证借阅。不过要逢寒暑假,通过老师关系可多借几本书。上普师二年级时的寒假,我就找到教育学老师马老师,帮我借了四本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满足了我假期阅读的强烈需求。
不过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学生态度不大好,因此去借书的学生不太多,宁肯闲暇时无聊着。
等到了周末,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几十里的学生,一般不回家。休息日除了痛痛快快地睡个大头觉外,就是步行六七里至汲县城唯一的新华书店游逛,虽有许多书是自己所喜爱的,但无奈囊中羞涩,每月十元的生活费,需要用场的地方很多。偶尔挤出一块两块买一本心仪的书,就如过上大年一样的喜悦。
大多时是恋恋不舍地离开,虽如此,我们每当周末还愿意步行六七里,到书店游历一下,以慰心中的期待。汲县新华书店对面是邮政局,邮政局旁有个售书亭,里面有许多杂志,价格不贵。
这里也是我们常驻足的地方,有时用五六毛钱,就可买一本《辽宁青年》或《青年科学》,以满足我渴求读书的火热愿望。
转眼间,三十五年过去了,我也在教师的岗位上耕耘了三十三年。与青春奔放有关的故事也渐渐沉淀在岁月茫茫的烟尘中。
汲县城(现在叫卫辉市)的书店和邮亭,早已不复存在了,代之以可以自由翻看的宽敞书店。可不知怎么,总没有在原来那简陋书店里看书买书的感觉暖心。
三、
光阴似水,刹那间,我师范毕业已经33年了。轻轻回首,仿佛一切还是在昨天,每每想起在汲县师范学校曾教诲过我的老师们,便别有的一种温暖便油然而生。
年的10月,入校一周的舞蹈比赛结束后,我们便踏上了正式上课的节奏,也自然地依次见到了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们,幸而聆听到了汲师众位名师们的精彩课堂。
班主任张元庆老师教我们的文选。张老师讲课声音不高,但很动听。他对于每一节课的知识点总要追本求源,力求各得其所。治学之严谨影响我至今。
教我们几何的是刘凤林老师,商丘人。他身材高大,标准的国字脸,讲课声如洪钟,平时与学生交流,也很是幽默活泼,深受学生欢迎。可惜他教我们没多长时间,便调到商丘去了。接着教我们的是刘秀华老师,慈母贤师式的,她从不会发怒,对谁讲话都和蔼可亲,上课如细雨春风,滋润着我们这些不大不小的“桃李”。
代数老师是彭京鹏老师,江苏人。学生都传言他是汲师数学上的权威。彭老师性格木讷,闲静少言,但讲课很耐心认真,虽然操着一口南方音,这与学校倡导要讲普通话的要求似有不相合。但我感觉听彭老师的课是很享受的,他那别致的江苏口音,在我听来不啻于欣赏天籁之音。因而我的代数成绩,一直都挺不错。
论起最和蔼可亲的老师,莫过于我们的物理老师——段佩荃老师。段老师五十多岁了,一头雪白的头发,神采奕奕,无论说话和讲课,段老师都是笑容可掬。他曾在大连当过几年海军,听说职务是连长。但师范学习三年,我们谁也没有打探到最准确的答案。也许是当兵时期是段老师最辉煌最值得骄傲的岁月。所以他上课最爱说的是“想当年在大连”。段老师很勤勉也很和气,每逢他上课前,总是早早地来到我们在三楼的教室走廊上侯课,此时也是他与我们学生亲切交谈的最好时间。
记得有一次,在我们谈话中,段老师又提起大连往事,还说他是肖劲光将军的部队。天真幼稚的我冒出一句:“你认识肖将军吗?肖将军认识你吗?”,这一定是世界问的最没水平的问题。刚才还神采飞扬的段老师顿时停住回忆,脸色有点严肃。但很快他用了一个类比反问我:“你认识咱们张清熙校长吗?张校长认识你吗?”当时气氛有点尴尬。时至今日回想:我当时的发问,也只是出于少年的幼稚,并没有什么恶意。此后段老师还如昔日一样与我们谈笑风生。
教化学的老师先是申宪华老师,与体育老师雍纯德老师是一家。申老师没给我们上几节课,就因声带问题而休息了。很快就换成了崔向枝老师。崔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延津老乡,年轻美丽,戴着一幅眼镜,不高不低的婀娜身材,长长的马尾辫,英姿勃勃的。崔老师讲课很小心,上课总是用商量的口吻。大概是担心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怕驾驭不住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其实我们学习都挺用心的。崔老师不苟言笑,显得冷艳。不过要谁私下接触,发现她其实是一位很善良热情的老师。
政治老师刘福庆,讲课不紧不慢,思维缜密,理论实际结合得天衣无缝;汉语老师先是王曼丽老师,气质优雅,性格温和,举手投足干净利落,讲课慢声细语。上王老师的课如坐春风,心灵很是愉悦。
一年后,后来的汲师校长勾洪波老师开始教我们的汉语课。勾老师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声音悦耳动听,他曾与他的女儿作为师生代表巡班演讲,效果绝佳,让我们心生诸多敬意。生物老师金海涛,厚诚真实,待人和蔼,让人想到敏于行讷于言,不由自主地心生信任。电教老师袁立新,我们前两届的留校生,精神饱满,清瘦的身材,两眼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有力,讲课格外带劲,因与我们年龄相差无几,心灵的距离也就很贴近。我上学时是不大安分,记得有一次在电教室上课,我趁袁老师不注意,在下做小动作,袁老师批评我的一个自创歇后语“大冬天穿背心——想露两手”让我记忆犹新。
还有教育学老师马新发,一身的书卷气,口才不太好,但对学生很真诚亲近,我们也常到他的宿舍与他谈心。记得师范二年级的寒假,因学校图书馆不让学生假期多借书,但老师没有限量,我还托马老师帮我借了四本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在寒假里阅读。虽然这是一件不大的事情,但马老师这一善良的行为,一直温暖着我,让我难以忘却。
音乐老师姚晓东,要求学生颇为严格。我因天生五音不全,音乐曾补考一次仍不及格,为补考那蝌蚪式的可恶的五线谱音符,我专门请同学靳瑞霞一对一为我补习了一下午,然后到姚老师家补考,结果可能因水平太差,终又不及格。后来我也没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