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痤疮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对门儿大嫂又在用她那半生半熟的普通话和她那半岁的小孙女儿聊天。我逗着小丫头说道:听听,恁奶奶说哩这是卫辉方言版哩普通话,简称卫普话。别有一番韵味儿啊!小丫头咿咿呀呀的跟我回应着属于她的世界语言。

“现在幼儿园进门儿都是普通话,俺这是早教。”大嫂满怀希望的说着。

“恁这起点儿可够高哩,还不会说话哩,都学普通话,下一步是不是该教英语了?”我笑着问道。

“诺咱都管不了了”。大嫂无奈的伸了伸腰说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孩子们都不再说本土的方言了,慢慢延伸到刚刚学说话的娃娃们身上。甚至大一点的孩子都开始感到说方言显得老土,跟不上潮流了。他们开始说一些网络上的用语,总之就是你越听不懂,他们越觉得时尚。

我总是说在往下传几代,恐怕方言真的要消失了。能证明你乃何方人士,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出示身份证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真的也就不好解释了。憨笑中埋着乡音,这句歌词也要改写了吧。

曾几何时,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要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而我们还是普通话秒变拉长音儿。只有在喊:起立,老师您好。的时候,是正宗的普通话。其实这真的不能全怪我们这些学生,因为我们的老师就是普通话夹着卫辉话,而我们的家人更是如此。那个时候认为普通话是属于播音员的,是属于上档次的人才用的,一农村人出口都是半土不洋的普通话,别人会说你洋杏哩不轻。

乡音难忘也不应该忘,我们卫辉不大,但方言却是三里地一个音,更别说西北地区的狮豹头乡,栓马乡,大池山乡了,山里人和农村人还有市里人,一句口音都能辩出你是哪疙瘩儿的人。

“老丝儿”,这是我们统一的卫辉话。

“喝汤了冇有?”这就是河东方向的口音了。

“大腔解都到地隔模一会儿,去哪吃哩?这是我们郊区人的口音。

“吃罢饭老,咱斯跟着去下关,恁去不去?”

“咋去呀,恁瞧瞧俺家还有那俩小兔孙儿,天天费罪哩,哪敢离人儿啊!”

这一番对话,外地人他一下子还真听不懂,但太行山脚下的那几个乡的口音恐怕更是坳口了。池山乡临近辉县,声音有点轻,尾音常带ui,声音喜欢靠后,但是不用翻译都能听懂,栓马乡和狮豹头乡的人们说话,都能让你一头雾水了,那一个哏的啊!不仔细听,光闹笑话儿。

“恁那口子仰卧能啥哩呀?”这句还能听懂点。

“都在外头打虚鬼儿哩”哈哈,打鬼啊!厉害了。其实他说的意思是,在外面打工呢!

卫辉话和其他临近县城相比,口音偏重,什么都爱带个“的”字。曾经延津的几个朋友都爱开玩笑说“恁卫辉人说话都好带个“的”字,什么筷的,椅的,单的,袜的,裤的,好像不带“的”字,都说不好话了。”他们延津的口音轻,同样这几句话,用他们的口音就是“kiao,就是筷子,you,就是椅子,单就是床单,wo就是袜子,裤就是裤子”。我笑他们这是懒省事儿的表现。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乡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乡音是我们的一张明信片,是一张特殊的身份证,代表着一个区域内浓浓的文化传统氛围。往大了说,我们河南话,就是与众不同的。最最能代表河南话的两个字就是“中,俺”。

有一个相声段子,模仿我们河南人挺到位:谁~我~抓~尿。有点不雅,但是干脆利落,耿直爽快。春晚上有一个河南方言小品《狗娃与黑妞》,就那个小香玉和陈佩斯演的。一句经典台词把河南话演译的原汁原味:“现在可不敢叫爹,进门儿得叫大叔,俺俩好了两年多了,恁可得成全俺哪”。小香玉一句浓浓的河南话,一夜之间刻进了几亿观众的心里,让在外地不能回家过年的河南游子感到骄傲,感到亲近,感到倍儿有面子。

央视的几名播音员兼主持人,普通话标准吧!说起本地方言,一个比一个溜,听着就是得劲。冯巩一出来就是天津味儿,赵本山一出来就是东北那疙瘩的。曾经的赵丽蓉老师,一张口就是浓浓的唐山味儿,由此可见方言的魅力不可小看,百花齐放才是春啊!

不管走到哪了,一句家乡话,就会让你不再孤单,因为每个城市都有你的同乡人,不管你在外面混得有多好,没有乡音的地方,你终究是一块没有根的浮萍。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都要保护好,而不是嫌弃它或者是挥霍一空。我们每个地方都应该保留好自己独有的特色,而方言更是不能被更改和遗忘的。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我们和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们沟通无障碍,更能显示出一个国家的民族统一和文化素质。而方言是我们的母语,更是我们家的印迹,母语都忘了,就算你会八国语言又有什么用呢?

来源:卫辉慢生活□八月桂花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