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乡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个以上,绿色食品发展到个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划重点:
支持延津县、辉县市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地农业。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引导家庭农场开展联合与合作,分级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市)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落实家庭农场各项扶持政策,推进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到年,家庭农场发展到1.6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家。
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充分依托中国农科院万亩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等重大农业科研展示推广平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转化。
以和协集团、现代养猪设备、先科农牧等行业龙头企业为龙头,将卫辉市畜牧机械产业园打造成我国北方最大的畜牧机械制造基地;水产养殖业重点推进水质调控、精准投喂和管控系统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业重点推进高品质节能干燥、农产品检测分级及包装等关键环节机械化。
新乡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
现代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豫政〔〕2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为龙头,以农业转型发展为关键,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创新绿色农业发展机制,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支撑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切实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示范引领,协同发展。围绕区域优势产品和条件,坚持龙头带动、强化集群发展,坚持品牌导向、发展特色农业,以典型示范带动农业提质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培育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构建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集成产业体系,成为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坚持市场引导,规范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部门协调,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主体自主权,促进农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年,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优势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努力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市场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发展目标,使新乡成为中原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个以上,绿色食品发展到个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发展方向
(一)布局区域化。围绕黄河滩区、太行山地、黄河故道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四个重点区域,打造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奶牛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果园、花园、菜园和游园,通过“基地+特色园区”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掘“农业+”新模式,拓展农业旅游休闲功能。合理布局畜牧养殖用地,用好用活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尽量利用未利用地、低效闲置的土地以及工矿废弃地等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屠宰、肉类加工场所、商业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等场所用地。依托国有辉县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筹划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合理利用森林景观,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
(二)生产标准化。完善标准体系,以优质绿色安全为导向,组织制定修订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积极鼓励和推荐制定省级标准。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全面推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农业良好规范(GAP)认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到年,地方标准达到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三)经营规模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推进农户承包地“三权分置”,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半托管、联耕联种等多元化新型农业服务模式,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代耕代种、以销定产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到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推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支持发展立体养殖,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四)发展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主体培育,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持续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经济效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粮食和储备局、文旅局、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
(五)方式绿色化。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走富有新乡特色的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大沿黄4个县(市)、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打造黄河滩区“四园一场”(果园、花园、菜园、游园、牧草场)。支持延津县、辉县市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地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资源化利用。鼓励新建、改扩建养殖场吸收借鉴平顶山市的“百亩田、千头猪生产线”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到年,全市规模以上养殖场畜禽设施配套率达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六)产品品牌化。坚持“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化、质量安全”三位一体发展方针,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行业协会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为突破口,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大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有效整合保护农业品牌资源,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乡名优特新农产品,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加强农业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展参评国内外大型农业展会,强化与媒体宣传合作,拓展农产品品牌传播手段,提高产品认知度,积极宣传农业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做大做强新乡农业品牌。到年,每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粮食和储备局)
四、发展举措
(一)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万亩以上。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争取将大功灌区续建配套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现代化建设“十四五”规划,辛庄灌区、沧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列入国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加快农作物节水品种推广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到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0万亩左右。开展绿色高效技术攻关,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95亿斤以上。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水利局、粮食和储备局、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
(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农业产业化核心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营,持续培育完善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油菜、优质生猪、奶牛、金银花、食用菌、果蔬、花卉苗木、林产品、果蔬物流等12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联合体。积极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先进技术,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粮油产品精深加工。积极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和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突出做强面制品、做优油脂制品、做精乳制品、做大肉制品、做特果蔬品。到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5%;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3.2:1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粮食和储备局、商务局、林业局)
(三)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强生猪产业、做大草畜产业、做好家禽产业,抓好疫病防控。鼓励有意愿的养殖户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引导畜禽养殖场向环境承载能力大的区域转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业环评文件告知承诺审批制度。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到年,确保生猪年存栏量稳定在万头左右。开展美丽牧场创建,到年,创建省级美丽牧场25家,生猪、肉鸡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5%以上、90%以上。推进优质草畜发展,支持肉牛、奶牛、肉羊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推进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开展“粮改饲”试点,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全市“粮改饲”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新增优质生鲜乳5万吨。推进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优质小麦、花生、油菜、食用菌、中药材、林果、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到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稳定在万亩左右,优质花生、油菜发展到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优质林果发展到44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32万吨,中药材20万亩,优质苗木花卉发展到14万亩。以黄河故道区和沿黄滩区为重点,建设优质花生、优质油菜产业基地;以卫辉市为重点,建设优质桃果产业基地;以封丘县为重点,建设金银花产业和树莓产业优势区;以辉县市为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县,以百泉药交会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山楂产业优势区,依托河南米多奇食品、河南九月天食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休闲食品加工产业优势区;以获嘉县为重点,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花卉产业优势区和香菇产业基地。推进沿黄生态产业带发展。以平原示范区为重点,建设百里花果长廊等特色林果产业示范优势区,建成沿黄“四园一场”示范带;以原阳县为重点,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带,依托水牛稻田园综合体,打造三产融合示范点,依托河南悦之丰食品、河南九豫全食品、雨轩清真食品等餐饮加工、配送龙头企业建设“大厨房、大餐桌”,打造国内最大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集聚区和食品工业产业观光旅游新地标。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同推进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粮食和储备局、工信局、商务局、财政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沿黄生态带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行动。按照全县域打造,全链条构建,全方位提升的要求,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延津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原阳县、获嘉县、平原示范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以优质小麦、优质稻米、优质花生、优质食用菌、优质花卉苗木、优质林果、优质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活动。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创建一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年,每个县(市)至少建设1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依托镇域1—2个农业主导产业,着眼全产业链培育,支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生产基地。扶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支持建设仓储物流体系,创建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创响“乡字号”“土字号”品牌,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到年,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五)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宽带网络普及提速,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宽带网络接入,全市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推广普及工程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推进益农信息社运营,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挖掘培育农产品电商公用品牌和“网红产品”。积极推进林业大数据融合及智慧林业体系建设,建设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推动与蓝天卫士数据共享,推广无人机飞播造林应用。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整合现有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构建农业产业基础数据体系,打破地区、行业和部门分割,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支持黄淮流域优质小麦产业智慧化工程项目建设。推行“互联网+气象+农场”的服务模式,建设智慧农(牧)场,推广精准化作业。引进国内外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创建数字农业试点县和数字乡村示范县。利用高博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域内外协同创新活动,分享交流科研成果与信息,加强科技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政务大数据局、商务局、气象局、林业局、科技局、农科院、发改委、通管办)
(六)实施品牌培育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各县(市)、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场(企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年,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提高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到年,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数量达到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守住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底线。到年,80%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所有县(市)、区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50%县(市)、区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县域为重点,以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油菜、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优质花卉苗木、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等产业为基础,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引导企业从注重规模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品牌提升转变,大力引进和合理利用工商资本,健全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品牌培育机制。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全国品牌、省级品牌、市级品牌,挖掘一批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工艺的“老字号”品牌。到年,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个、农业企业品牌13个、特色农产品品牌25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商务局、粮食和储备局、卫健委、林业局)
(七)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小农户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加快推进获嘉县作为全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坚持以优示点、由点到面。到年,全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万家以上,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90家以上。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引导家庭农场开展联合与合作,分级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市)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落实家庭农场各项扶持政策,推进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到年,家庭农场发展到1.6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八)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组建涉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充分依托中国农科院万亩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等重大农业科研展示推广平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转化。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以良种繁育、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计划,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依托河南科技学院、市农科院等在农业研究领域优势,积极支持院校产学研工作开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严格落实农民技能培训政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建成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品技能培训基地,有效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教育局、人社局、农科院)
(九)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鼓励大型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围绕辉县市“沃德”、获嘉县“花溪”、延津县“德昌”、卫辉市“和协”农业机械制造,培育花生收获、玉米青贮、秸秆捡拾、饲料机械等具有新乡底蕴和特色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落实出口退税和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鼓励农机装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现代化农机产业高地。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花生、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补齐全面机械化生产短板。根据现代种业、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需求,完善技术路线,强化装备支撑,推进全面机械化。果蔬产业重点推进温室育苗、秧苗移栽、田园管理、产品收获、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和运输机械化;统筹设施装备和畜牧业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畜牧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卫辉市畜牧机械产业园建设,鼓励园区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智能装备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深度融合,补齐专业服务、高端服务短板,让业务重心从产品制造延伸至服务增值。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引导和支持畜牧机械装备企业及产品“走出去”。以和协集团、现代养猪设备、先科农牧等行业龙头企业为龙头,将卫辉市畜牧机械产业园打造成我国北方最大的畜牧机械制造基地;水产养殖业重点推进水质调控、精准投喂和管控系统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业重点推进高品质节能干燥、农产品检测分级及包装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报废更新工作力度,引导老旧农机具提前退出,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到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税务局、财政局)
(十)实施农村五项改革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动能、添活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建设,着力释放最大土地政策红利。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做好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财政局、人行新乡市中心支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建立齐抓共管、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细,确保取得实效。
(二)强化财政保障。加强财政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顶层设计,各级财政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集中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项目。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优先保障用地需求。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增量资金主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争创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电网供电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新乡供电公司、市金融局、新乡银保监分局、人行新乡市中心支行)
(三)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银保合作产品,稳步推进“政银保”融资模式,对已投保涉农项目在信贷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予以倾斜。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广厂房、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和大型农机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业务。适当下放涉农信贷审批权限,缩短信贷审批周期,提高农村地区金融响应效率。持续优化涉农类保险业务理赔流程,改善涉农主体服务体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金融局、财政局、人行新乡市中心支行、新乡银保监分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健全服务体系。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鼓励不同服务主体之间分工协作,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大力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打造一体化服务组织体系。鼓励各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专业化的专项服务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加强农科教联动服务,加快构建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联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全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支持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五)扩大开放合作。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海关政策,利用中欧班列(新乡号),持续扩大农业出口规模。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在农业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双向互济的农业合作新格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新乡海关)
(六)强化风险防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和灾后恢复能力。加强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加强市场供应及价格监测预警。夯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基本能力建设,实现覆盖全市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气象局、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
责编:陶纪燕
审核:李震
总监:万军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