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腿

——共同用爱心编织的美好生活连载(一)

吴家良

题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春城昆明回到“灰城”南涧,十几年寒窗苦读走出无量大山,辗转反复又回到无量山之中,心灰意冷,万念俱灭,当一名大学老师的美好梦想从此破灭。

突然间,一家三口画面闯入我的视线,有一位双脚下肢重度残疾的妇人,牵着她双目失明的丈夫,丈夫身背一个竹篮,右手牵着妻子,左手牵着女儿,一家三口相撑相携着慢慢走过街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相扶人生路,铿锵三人行。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人要顽强地生存生活着!从此,这一幅画面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妻子叫赵红芬,丈夫叫侯国富,女儿叫侯凌楠。因缘相遇,因缘相识,因缘相知,因缘相助,后来因工作关系我与侯国富家有了来往。二十多年以后,我从无量大山来到大理苍山已五年整,而我的心里仍然惦记着这一家三口,时常会想起这一家三口的故事。

侯国富在家却最受宠爱……

侯国富是天生盲人。他家有姐弟四人,姐姐最大,还有大哥、二哥,侯国富最小。侯国富听母亲说,因为家里负担过重,他的父母已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不想再要孩子了,他的母亲在怀上侯国富之后吃了一些中草药堕胎没有成功,最终他还是来到这个人世间。

年,侯国富出生在南涧县公郎镇,当时叫公郎区公所。侯国富幸运地来到了这个世界,父母给了他生命。但侯国富又是不幸的,他一生下就双目失明,从来不能看上一眼真真实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多数只能从父亲、母亲和哥哥、姐姐的口中知道这个世界的模样。

侯国富的父亲叫侯平义,侯国富的母亲叫孙桂芝,他们都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侯国富的父母都是南下干部,后来转业后到公郎区公所工作。侯国富出生时,父亲在公郎供销合作社工作,母亲在公郎国营食堂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缺衣少粮的年代,侯国富父母的工作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侯国富的童年自然衣食无忧,比起同龄人来说家庭条件要好很多。

侯国富虽然双目失明,但在家却最受宠爱。父亲母亲疼爱国富,哥哥姐姐关爱国富。侯国富的大哥大姐较年长,二哥仅大他两岁,小时他就多数跟着二哥玩。侯国富出生在公郎,也在公郎长大。侯国富还记得公郎有个鸭子塘,他二哥经常带着他去水塘里捞鱼、捉泥鳅、摸黄鳝。

小伙伴们把捞来的鱼、捉到的泥鳅、摸到的黄鳝,首先放到他的手里,然后由他放到小水桶里。当侯国富第一次手里捧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小泥鳅、小黄鳝时候,他心里既激动又惊喜又害怕。后来慢慢地在小伙伴的鼓励下,他也敢捞小鱼、捉泥鳅、摸黄鳝,在小水桶里用手一摸就能分辨出哪条是小鱼、小泥鳅、小黄鳝。

小时候的很多事情侯国富都不大记得了,但唯有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捞小鱼、捉泥鳅、摸黄鳝的经历仍然还记得很清楚。侯国富跟小伙伴们相处得很好,他的二哥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他、关爱他、保护他,跟他讲这个世界的样子,教他认识事物,给他讲了许多趣事,帮他解闷,逗他快乐,所以他的童年很开心、很快乐、很幸福。有许多小伙伴时常来看望他,所以他的童年真的很幸福。

侯国富小时候认识事物主要靠摸,靠父母、哥哥、姐姐耐心细致地教他。年侯国富到昆明盲聋哑学校读书,在昆明盲聋哑学校读了五年的小学,学习过盲文。他很珍惜这五年的学习时光,非常勤奋、努力、用功,一般的盲文书籍基本能读懂弄通。更重要的是侯国富从老师、同学那里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了一些盲人必要的生存本领和生活技巧,使他进一步增强了生存和生活的信心。

侯国富的双目失明是父亲侯平义和母亲孙桂芝心中永恒的疼痛与内疚。父母的愿望就是希望侯国富能自食其力,到他们离开人世时少一点牵挂。侯国富在昆明盲聋哑学校读了五年小学后,接着又在昆明学习了三年的按摩推拿技术。他学得很用心,学得很认真,学得很出色。年,侯国富回到无量山中的南涧县城,在县城老街子团房子下边国营食堂旁开了一个简易的按摩诊所,每一次按摩推拿收费五角钱。光临侯国富小诊所的多是退休老年人,生意还算可以,少时每天四五人,多时每天有二十多人,每月能有六七十元的收入,实现了父母的最初愿望,他基本能自食其力。

侯国富做按摩穴位找得很准、很到位,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当侯国富准备再开一个正规按摩店,申请正式营业职业资格证的时候,侯国富的父亲却不小心摔伤,一病不起瘫痪在床。侯国富的哥哥、姐姐在单位工作都很忙,他主动回家帮着照顾父亲。侯国富的按摩店最终没能开成,美好愿望无法变成现实,一生梦想终究化为泡影,一想起开按摩店侯国富的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侯国富的妻子叫赵红芬,年生,比侯国富长两岁。赵红芬六岁时因为患骨髓炎医治不当而落下残疾。赵红芬生病的时候,因一时凑不到钱,医治延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赵红芬双下肢终身重度残疾。后来,赵红芬父母带她到下关看过病,但已无济于事。

赵红芬小时候家里很穷,姊妹六个中她是大姐。家里几乎都是“吃了上顿无下顿”,经常吃青菜面糊、吃蚕豆花拌饭、豌豆花拌饭,包谷面用水搅匀后在火上慢慢煨煮的“苗子饭”,已经是最好吃的了,“能吃饱就不错了”。当时赵红芬一家住着茅草房,一下雨就会漏,屋子一地的水,连鞋子都没法穿。

赵红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跟老师磨破嘴皮,老师才同意让她进了学校读书。当赵红芬读到初中二年级时,她的五个弟弟妹妹都先后进入了学校读书,家里父母的负担更加沉重。虽然父母没说什么,但赵红芬从父母一言一行里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难处。赵红芬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没有继续读书,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赵红芬心里想,父母很苦很累,她在家里能让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好让弟妹们能安心读书。那些年村里读书的人很少,能读到初中的人更少,赵红芬读到初中,在村里已是凤毛麟角。赵红芬童年读书虽有遗憾,但她从小就是一个知理明事、善解人意的姑娘。

侯国富和赵红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童年经历不尽相似,但他俩却颇有相同之处,回忆起童年时都不约而同地在记忆中删除了痛苦与悲伤的故事情节,没有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和社会其他人有半句怨言。由于他们对不公命运的宽容、理解和认知正确,所以他们童年是幸福的、美好的。上天为侯国富和赵红芬关上一道门的同时,又为侯国富和赵红芬打开另一道大门,使侯国富和赵红芬从小养成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与人为善、向上向善的品格,知足常乐、明理豁达的心胸。

(后续更精彩,请您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