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0日早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头的蟋蟀交易市场,一位外地收购者借助蟋蟀专门用具仔细查看手中的蟋蟀成色。(王子瑞摄)摊位上,捕捉、养殖蟋蟀的用品琳琅满目。年,德士村村民董瑞印第一个抓蟋蟀卖出大价钱,他抓的蟋蟀在上海比赛中取得冠军。随后,不断有商客来延津买蟋蟀,他抓住商机,在德士村蟋蟀市场第一个摆摊卖蟋蟀用具,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第一大户。出售蟋蟀用具加上捕售蟋蟀,每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另外,他还自己参加斗蛐蛐比赛。乍一看,这些蟋蟀专用的水盂、食槽,还以为是缩微版的茶具。延津县蟋蟀产业始于年,由僧固乡德士村的杨立峰、董瑞先、杨志祥、朱广臣等几个农民联系上海客商自发组织兴起,吸引了来自江苏、浙江、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虫友,历经近20年的发展,目前这一行业已成为独具延津地方特色的一个产业。花色繁多的蛐蛐罐。延津县及其附近的滑县、封丘县等地的蟋蟀品种多、个头大、牙硬齿利、善搏斗,深受国内斗蛐蛐玩家的喜爱。近年斗蛐蛐比赛中,延津蟋蟀善斗的“凶名远播”,据说现在上海各大蟋蟀交易市场都挂有“延津蟋蟀”的大牌子,有的还写着“专卖”,成了“名牌”。农民将捕捉到的蟋蟀存放在专用的竹管内,拿到市场上与外地客商交易。客商口中噙着一只蟋蟀斗草,收购时用来查看蟋蟀的成色。斗蟋蟀,也即斗蛐蛐,亦称“秋兴”、“斗促织”,即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斗蟋蟀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蟋蟀从原先的听其声,发展至今的观其斗,从这一微小的侧面,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化。右侧是蛐蛐探子(蟋蟀斗草),收购时用来查看蟋蟀的牙口。斗蛐蛐时,先用蛐蛐探子伸入笼或罐中撩拨蛐蛐,以招其怒,引着蛐蛐去“掐架”。逗蛐蛐常用牛筋草,其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取牛筋草之茎分裂作丝状,就是蟋蟀斗草。讲究的蛐蛐探子是用一根竹篾儿,头上绑一小段鸡毛翎管,在翎管上插上三五根有弹性的毛做成的。杆讲究是用紫檀的,毛是从活的灰耗子头上拔下的胡须,这才是上品。网罩也叫罩网,柄可弯折,是捕捉蟋蟀必不可少的用具。立秋至白露是延津蟋蟀交易的旺季,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上万名“蟋友”。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会长王秋国告诉记者,每年八、九月份,延津县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组成浩浩荡荡的捕捉蟋蟀大军,就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其中。夜晚的玉米地里,捕捉到一只蟋蟀。介绍,捉蛐蛐先听声,老手就能分辨好坏和具体的位置,确定好以后,用网子罩住。如果在洞里,就用撬棍小心地挖出来。客商用手电仔细查看蟋蟀的成色。小小蟋蟀搅动了一个县,五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过起了白天睡觉、夜里“捉虫”的特殊日子。一只蟋蟀少则三五元,多则上百元,若运气好了碰到极品则能卖到千元万元以上。《高丽半岛影像》百家号发布的照片全部是本人原创作品,盗用必究,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0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