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都知道交通的重要性,如果有一个城市拥有2座火车站和内河运输的码头,这个地方会成为一个铁路和水路相连接的交通枢纽,并且有很大概率能够成为一个地域的中心城市。
清朝的卫辉府
今天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是个县级市,在清朝的时候它却是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卫辉府治所,卫辉府辖汲县、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等9县,其中汲县是卫辉府的附郭县。
卫辉府城在清朝末年,已经拥有了卫河码头和2座火车站:卫辉府城旁边的卫河,其前身是黄河的一段故道,在东汉末年被曹操所利用沟通起洛阳和邺城之间的运输,当时被称为“白沟”。隋炀帝又在白沟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开凿和延伸,使之成为隋大运河的一部分,此时这一段被称为“永济渠”。永济渠因为隋炀帝经行也有“御河”的称呼,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了元末明初。在明朝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又称为“卫河”,这个名字一起使用至今。
年《河南省全图》中的卫辉及卫河水运
在明清两朝,卫河是河南省漕粮的入京通道,原本河南省的漕粮交割之地在直隶大名府境内的小滩镇,康熙年间以小滩镇“窵远,运米未便”为由改到卫辉府城进行交割,用于储粮的水次仓就建在卫河边上,清乾隆二十年(年)的《汲县志》中记载:
于城北堤外后临运河,中为开封厂,厫房二百三十间,左为怀庆厂,厫房八十五间,右为卫辉厂,厫房三十二间,自后每岁秋,抄各郡邑漕粮俱至此兑运,地近费省,数十年挽运无阻,官民便之。
清乾隆二十年(年)的《汲县志》中的漕厂图
因为河南有漕粮交纳任务的府,都需要把粮食运到卫辉府城西的各仓厂交兑,人流、物流汇集在这里,形成了人烟稠密、经济繁荣城镇,而卫河边的码头也极为繁荣。
卫辉府城的两座火车站,分别位于年至年建设的京汉铁路,以及年至建设的道(口)清(化)铁路上,其中在京汉铁路上叫做“卫辉车站”,在府城西北;在道清铁路上的叫做“汲县车站”,在府城东南。两个车站距离府城中心点直线距离分别为3公里和1.5公里。
民国时期汲县城及附近的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两条铁路与卫河
汲县和新乡交通条件的相同和不同:民国间的《汲县今志》“交通”中记载汲县的交通状况:
汲县有平汉铁路纵贯南北、道清铁路及卫河横贯东西,行旅往来货物运输尚属便利。
这样的、在今天看来依然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当时已经“行旅往来货物运输尚属便利”了,为何后来卫辉府城所在的汲县却没能发展起来,却让原本属卫辉府管辖的、距离府城仅20公里的新乡县发展起来并且最终成为地级市,反而管辖汲县了呢?
民国时期新乡县城及周边情况地图,可见虽然和汲县一样有河有铁路,但两条铁路是相通的
其实论交通条件,新乡和汲县(今卫辉市)可以说是相同的,新乡位于汲县的卫河上游,也有京汉、道清两条铁路,不过和汲县两条铁路分设2个车站不同的是,新乡只有一个车站,两条铁路在新乡城南侧联接在了一起,名字为“新乡车站”,形成了铁路枢纽,京汉铁路和道清铁路在这里可以实现货物在两条线路中切换。
卫河的水量不足让汲县的商业衰落“雪上加霜”:民国间的《汲县今志》记载:
当其(指卫河)盛时,河中舳舮云集,不下数千艘,卫辉各县之繁荣端赖乎此。及后漕粮改由海运,复改征折色,卫河日渐淤浅,且自清末京汉铁路通车,长芦盐改陆运,卫河未经大规模之浚治,益行阻滞,汲县因此骤然衰落,纵有货物仍循水路,但集散亦东趋于道口矣。
年《中国新舆图》中的卫辉一带
由于清末漕粮先是改为海运,并且不再征收粮食实物为漕粮,而是改为同样价值的货币,卫河运输漕粮的功能不再具备,也就没有了官方组织的疏浚,很多地段淤积,再有铁路建成通车,取代了卫河运输通道的地位,所以汲县很快就“骤然衰落”。
此外,民国间的《汲县今志》第十七章“商业”记载得更为明确:
汲县因卫河淤滞,形势变迁,虽有铁路纵横交错,但芦盐、杂粮过境而不囤聚,兼之天灾人祸,行旅萧条,商业益趋衰落……。现时贸易东夺于道口,南夺于新乡、郑州,西夺于焦作,北夺于安阳,遂至阛阓荒凉,土产低贱,纵有列肆亦仅可支持而已。
年《中华分类析省图》中卫辉一带
因为卫河淤滞,虽有铁路,但外来的长芦之盐、向外运出的杂粮在汲县仅是过境而不囤积,又有兵灾天灾,贸易逐步被东边的道口、南边的新乡和郑州、西边的焦作、北边的安阳所夺走,汲县逐步“阛阓荒凉,土产低贱”。
同时的新乡县则是意气风发,已然有了取代府城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之势:年的《中华析类分省图》对各地的记载中:
新乡:当汉平、道清两路交叉点,及卫河终航点,俨然为天津、清化、汉口、北平间之一适中地。凡汉口方向输入山西,及由山西运出之货物,皆以此为集散场;土产面粉,南输至洛阳,北输至张口;焦作之煤,由此分输南北,鸡蛋由此运往汉口,皆为大宗贸易。
民国十二年(年)《新乡县续志》的“县境图说”
此外,民国十二年(年)《新乡县续志》的“县境图说”有这样的叙述:
惟自铁路繁兴,京汉、道清交驰于境,其萦带左右、贯穿东西,如长蛇布阵,蜿蜒曲折,中有首尾相衔之妙用,故于各处入境、出境及经过地点必详绘之,以见交通之机轴,在是他日商业发达,即以是为左券(意为有把握)焉,其太行西来卫水东注,凤凰山北峙、黄流南环,巍然为河朔重镇,揽形胜者亦可以观矣。
在清朝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对各个地理类志书的汇总,其中在“形胜”方面,形容汲县的有:
《文献通考》:左右山河,古称重镇。
《元王恽记》:北通燕赵,南走京洛,河山之间,一都会也。
《旧志》:朝贡连络,舟车交集。
《续志》:东接齐鲁,西控三晋,南襟汴洛,北拱京畿。众水汇流,环带城隅。群山列屏,通道八省。两河之要地,中土之名区也。
……年《河南分县详图》中的汲县
而在其中形容新乡县则仅有两条:
《河南通志》:面黄河之流,抟五陵之胜。
《旧志》:左卫河,右孟津,太行峙其北,黄河经其南。
通过以上对比就可以发现,在民国十二年(年)《新乡县续志》中已然把原来描绘卫辉府城的“繁兴”“萦带左右、贯穿东西,如长蛇布阵,蜿蜒曲折”“河朔重镇”等词拿来使用了,可见当时《新乡县续志》的编撰人员因受新乡蓬勃发展的状况所感染,把新乡人那种雄心勃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的神态记录在志书里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卫星图上的卫辉府城及周边
就这样,虽然汲县坐拥为卫辉府治的“先天”优势,并且和新乡县有着相同的交通条件,但就是没有像新乡一样成为铁路枢纽,其经济优势被新乡快速超越。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乡成为地级市,原来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卫辉府治所却是县级。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