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刘震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家里的贫穷记忆深深扎根在刘震云的心里。曾经有一次家里来了三个客人,他母亲打发他父亲去镇上的餐馆里借3个馒头,但是最后不但馒头没借来,反而被厨师给羞辱了一顿。于是做厨师就成为了刘震云当时心中的第一个崇高理想。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也很实际。刘震云小时候早早就确立了人生的3大理想:吃馍提干娶媳妇。

年,外婆从县城把他背回农村

刘震云的父母都在县城工作,外婆把只有八个月的他从县城背回了农村,走了四十多里路。

早年的农村生活很艰苦,但是刘震云后来谈到:可以肯定的说,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农村生活首先对世界观有影响。

后来,他出名之后,经常会穿一件黑色的袄,据说是他外婆亲手给他做的。

年,舅舅把他送出农村

舅舅曾经告诫他: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离开这个村子,告别自己熟悉的地方,告别自己的故土,做出真正的改变。

那时候当兵是农村孩子的一个出路,在部队能吃上馍,更重要的是,提干成为军官就好找媳妇了。

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刘震云14岁时,因为个子高,所以家里给虚报了年纪,刘震云参军去了甘肃,在戈壁滩上过起了艰苦的军旅生活,虽然也很苦,但是至少可以吃上白馍,还能有时间学习。

年,河南省高考状元,考入北大中文系

当兵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刘震云又再次寻找出路。年,高考恢复了,刘震云也想抓住这次机会,于是他用一切宝贵的时间去复习。

复员回家后,刘震云在老家的一所中学当教师,白天上课,晚上复习。除了看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刘震云还自学了大学微积分课程,这也在高考中帮了他大忙,数学成绩跟其他考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刘震云在年的高考中一举夺魁,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而刘震云的弟弟也考入了西南政法学院,刘震云的父亲大感欣慰,逢人就嘚瑟,去了大城市,以后肯定能找到好工作。

后来,刘震云在北大结识了北大法律系的老乡郭建梅,之后两人喜结连理,一路走到现在。

有了干部身份,吃上了国家粮,还找到了媳妇。刘震云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越来越近了。

毕业不去中南海

年,刘震云毕业时,国家还实行工作分配制度,刘震云成绩不错,在校表现也不错,当时分配给他的工作,一个是中共中央弄农村政策研究室,一个是《农民日报》。

工作都不错,而且农村政策研究室是在中南海,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去的地方,如果从政,以后也能混一个级别不错的国家干部。

但是刘震云却选择了《农民日报》,因为这些年的经历,他爱上了文学,更愿意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他曾对妻子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全国那么大,我想去走走。”

为8万元稿费欣喜若狂

文学的路很窄,虽然看起来金光闪闪,但是刘震云一路走来相当艰辛。

在《农民日报》工作期间,他发表过作品,也获得过一些奖项,但是都没有改变他一个普通小记者的身份和处境。

终于,在年,事情出现转机,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将《一地鸡毛》拍成了电视剧,刘震云也获得了人生第一笔巨款——8万元的稿费。

有了巨款,他们干了两件事:第一是全家人去奢侈的吃了一次肯德基;第二是把家里两张搭拼的小床换成了一张大床。

年过半百,“笨人”刘震云获得茅盾文学奖

刘震云后来受邀回到北大演讲,他这样总结: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是笨人,要做笨人,老实人,不要搞投机,抄近路。

刘震云也是一个寡言干脆,讨厌啰嗦的人。在《朗读者》节目中,他说,自己平时和女儿通话不会超过2分钟,他喜欢和能快速搞定事情的人打交道。

他是一个看透世事的人,但是他又藏的很深,也不会轻易的发牢骚骂人,就像是《一句顶一万句》里写的那样。

年,53岁的刘震云凭借《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他再次提到他的舅舅。

他的舅舅是个木匠,一辈子都在做桌子柜子。别人两个时辰就能做成一个柜子,但是他要有5个时辰。做着做着,周围的木匠就越来越少,他成了方圆几十里唯一的木匠。在普通人眼里,杨树就是杨树,但是在木匠眼里,他们就是桌子、柜子、椅子。

舅舅告诉刘震云:我做木工,不是为了别人说好,我做的好是因为我喜欢,我看到好的松木、杉木、红木就想,这个打成桌子、打成柜子有多好。这也是刘震云最向往的状态。

《一句顶一万句》后来被北京五大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刘震云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该书是刘震云“最具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为坚韧的努力的成果。”所以想看刘震云的书一定要看这一本。

刘震云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品读中国式的孤独和友情观,明白如何面对和走过人生中的孤独。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