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南作家刘震云酝酿三年后,出版了著名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这本书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

后来,导演冯小刚想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刘震云没同意。

最后,由他的女儿刘雨霖执导,把小说下部《回延津记》拍成了电影《一句顶一万句》,观众褒贬不一。

我是看过电影才看的小说,相比之下,电影拍得确实挺平庸的,没有了书中所表达的那种荒诞感觉,反而多了很多靠书中几句经典名言造梗的矫揉造作和尴尬。

作家刘震云曾经听外祖母讲过一个故事:她的一个没娶上老婆的叔叔,跟他养的一头牛成了好朋友。牛死了后,这个叔叔三天没有说一句话话,第四天凌晨就离家出走了,家里找遍了四乡八镇,都不见他的身影。

这个故事震惊了刘震云,为了找到这个养牛人在牛死了后背井离乡出走远方的原因,他写下了《一句顶一万句》。

唯一能做朋友的牛死了,那在这个自己熟悉的家乡,就再也没有能说的上话的了,“出走”就成了必然。

去一个新的地方,寻找新的生活,从而摆脱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

而对读者来说,看这本书是痛苦的,看了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咋恁絮叨呀?

太绕了,感觉每个人都是主人公,可绕来绕去都是打酱油的,看似一句话就能说透的事情和道理,一旦放到真实生活中,可能一万句话都说不清。

比如,为了说清“卖豆腐的老杨和赶大车的老马过心,老马跟老杨不过心”这句话,作者下了很大功夫。

从杨百顺的爹也就是卖豆腐的老杨与赶大车的老马之间的关系,扯出了镇上铁匠老李家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又扯出老李与母亲之间的纠葛。

可是坚持看下去你会发现,绕来绕去,多拐了几道弯,就给每件事都找到了因果,说清了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

同时,也把那烦闷的、琐碎的、漫长的人生掰开了揉碎了,寻到了精神的依托和慰藉,找到“出走”的的理由。

在刘震云看来,这种出走和寻找是底层百姓精神上的“高级”流浪和漂泊。

出走是精神上的漂泊流浪

上部《出延津记》里,讲述了二十世纪初的的河南延津农村,有着仇父情节的杨百顺,16岁那年跟他爹老杨闹翻后离家出走的事。

杨百顺不想跟老杨学做豆腐,是因为他跟赶车的老马一样从心底看不上老杨,他看上和佩服的是喊丧的罗长礼。

只要能离开老杨和豆腐,不管到哪里去,杨百顺都不会后悔。

杨百顺离家出走后,杀过猪,挑过水,给县长老史种过菜、还倒插门吴香香给她蒸过馍、卖过馍,可这些都不是他想干的事。

老杨在杨百顺和杨百利上学抓阄的事上作弊,给了杨百顺一个脱离老杨和豆腐的理由。

无处可去的杨百顺,曾想去跟罗长礼喊丧,可喊丧不养人;

他想去镇上投奔东家老范,可他又怵没日没头地种地;

他想学一门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手艺,可除了卖豆腐的老杨,他和其他手艺人都不熟;

无奈之下,他想到去盐土场,投奔姥娘家卖盐的三舅老尹,做这个决定时,他心里也是害怕的,因为盐土场的活也是又累又重,秃子老尹脾气怪,打徒弟时下手很重。

路上遇见剃头的老裴,他便放弃去盐土场,转而想和老裴学剃头,却被老裴支使到杀猪的老曾那里学杀猪,后又因为和老曾的续弦发生矛盾而无立脚之地。

大哥杨百业结婚时,杨百顺又被老杨派去守茅房的脏活,转而又怨恨上了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在去杀老马的路上,碰见了被后娘虐待的来喜,这才灭了杀人的心。

后来,他去开封谋生的路上遇见了同学小宋,经小宋介绍去了蒋家的染坊烧火,却在挑水时放走了老蒋的猴子,只好再次逃离。

在逃离路上遇上了意大利来的传教士老詹,本来没有信仰的杨百顺,为了弄明白自己要往哪儿去,也为了让老詹帮忙找个事由做,就信了主,改名杨摩西。

杨摩西随老詹进了县城,在老鲁的竹业社当过徒弟,被赶出来后在大街上挑水,又因在社火队扮阎罗大出风头,进了县政府给假装韬光养晦的县长老史种菜。

后来,因着县政府这个体面的差事,他被吴香香看上,做了她的倒插门,把姓改成了吴,成了吴摩西。

谁知道,吴香香从来没想跟他好好过,一直在和隔壁银饰铺的老高私通,奸情被撞破后,她就抛下女儿巧玲,卷了家当和老高私奔了。

吴摩西为了给所有人一个交代,带着养女巧玲,假装去寻找和银匠老高私奔的老婆吴香香,可却把唯一能跟他“说得上话”的巧玲给弄丢了。

吴摩西在找遍所有可能的地方也不得后,对所有这些找过的地方也都伤透了心,只得学着曾经出走的老汪走出延津,离开本地和亲族,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也和过去做一个了断。

其实,老詹生前曾和他说过:

“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他想要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却越寻找越孤独,他的命运也从来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过。

他的名字也向他的命运那样,信主后被老詹从杨百顺改成了杨摩西,倒插门后又改成了吴摩西,在去宝鸡的火车上又自己改成了罗长礼,这个他少年时期最想成为的人。

如同为了摆脱孤独和痛苦,人们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一样,杨百顺崇拜喊丧,也只是喜欢那一喊。

从杨百顺的人生机遇里来看,他并不是有什么大的追求,或者要寻找什么梦想,他的人生好似被动地朝着既定的宿命推进。

回归源自逃不脱的轮回的力量

而在下部“回延津记”里,当年吴摩西的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假装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阴差阳错地走回了延津。

牛爱国退伍之后,开起了大车,和庞丽娜结婚有了一个女儿百慧。

过了几年,妻子的和小蒋私通的事儿闹得满城风雨,他百般讨好也没换来妻子的回心转意。

后来,朋友李克智给他出主意,让牛爱国不要轻而易举地离婚,就用拖来治他们。

戴着绿帽子的牛爱国想找一个人诉说心中的憋闷,而酒后的醉话却被朋友冯文修给传了出去。

见识了朋友关系的危险,牛爱国只好背井离乡另谋生路。

可在异乡,他又因为和饭馆的老板娘章楚红因为有话说而说到了床上,惹出了这个麻烦后,他又怕饭馆老板李昆找他事,再加上母亲曹青娥病危,他选择返乡避祸。

曹青娥也就是以前的那个巧玲,杨百顺的养女,临终跟他说:

“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牛爱国大受启发,决定放手,解放彼此。

可日子刚平静下来,又发生了庞丽娜跟她姐夫老尚私奔的事儿,在姐姐庞丽琴的逼迫下,牛爱国只好假装出门去寻找老尚俩人。

其实,牛爱国心底还是佩服老尚的,不管是小蒋对庞丽娜,还是他自己对章楚红,在关键时候都闪了对方。

只有老尚,在关键时候豁得出去所有,敢离开亲族和熟悉生活的地方,带着庞丽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杨百顺从延津出走,是因为他在血缘和人生际遇里找不到能说的上话的人,只能通过漂泊去寻找精神上的依托和慰藉。

牛爱国作为巧玲的儿子,就像逃不脱宿命在驱使一般,在寻找中不经意间走回延津,用回归给当年的离开做了了结。

百年间,几代人都没能逃脱循环轮回的力量!

出走本是为了摆脱孤独,突破重重的心灵壁垒,找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可经历了复杂冗长、缠绕纠结的命运戏弄,无论是出走的人还是留守的人,都未必能找到那个心灵契合能交心的倾谈对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74.html